第834章 条件
整个农场西侧,一排排看不到边的大棚占据了整个农场三分之一的面积,没有搭大棚的地方种的都是小麦,看模样刚刚抽穗。
这里一个大棚的标准尺寸,南北跨度三十米,东西长度一百二十米,轻钢结构搭建,南侧和顶部都是大块钢化玻璃保证透光度,大棚里种植的都是各种绿色蔬菜,只能满足城中上百万人的一部分日常消耗,更多的需求还要靠进口。
迪拜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半沙漠地带,常年气温在三十度以上,据说冬天最冷的那几天的晚上,气温都很少降到十摄氏度以下。
这些大棚都安装有空调系统,为的不是加热,而是制冷,夏天最热的时候气温能达到五十度以上,不降温蔬菜都要热死。
农场负责人身穿一件传统的白色阿拉伯长袍,带着头巾,是个一脸大胡子的中年男人,他负责带着曾凡和阿姆丹参观,解答他们的疑问,其他人跟着他们后面。
大棚里面确实感觉比外面凉爽,可能因为植物比较多,光合作用充分,这里面氧气含量比外面也高,进来后都感觉神清气爽一些。
“我们这里淡水比较缺乏,种植用水都来自一百五十米深的地下,大棚除了方便调节温度外,也能减少水分蒸发浪费,为了节省水分,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滴灌系统,能减少一半水源消耗!”阿姆丹亲自给曾凡介绍,显然他不是第一次过来,对这里的情况相当熟悉。
“一个棚月耗电量是多少?”林雅琪身后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问道,这是来之前临时聘请的农场顾问。
这个问题把阿姆丹难住了,他身边的中年男人赶忙回答道:“不同季节的耗电量波动很大,主要是空调耗电,最高的时候月耗电量不会超过五千度,少的时候七八百度左右,平均值在两千度左右!”
他们进来的这个大棚种植的是菠菜,并不是直接种植在地上,而是分层种植,放在架子上的托盘中。
无土栽培技术十八世纪就有人实验,但是大规模农业应用还是近些年的事情,节省的土地覆盖不了高昂的成本,对技术和管理要求都很严苛,目前也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有应用。
曾凡对此倒是很熟悉,贝拉农场很早就应用这种技术了,也有不少的局限性,很多蔬菜还不能适用。
不过那是以前,现在只要他愿意,都能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看有没有必要。
“哥哥,这里种的草莓在哪里,我想看草莓是怎么长出来的?”小女孩萨沙跟着人群在大棚里转了一圈,没看到想见的东西,忍不住问道。
“草莓在前面的棚里,一会过去看!”阿姆丹低声安抚妹妹。
这个农场的无土栽培技术显然刚刚起步,水平还很一般,对曾凡来说除了高昂的成本外,技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他说不了违心称赞的话,也不至于大煞风景的挑毛病,现在毕竟还是客人身份,扫兴的话没必要这时候说。
瑟琳娜主动跟过来参观,全程却一反常态格外的安静,几乎没有说话,只是偶尔和身边的丽莎耳语几句。
在这个农场考察了两个多小时,然后继续出发,又连续考察了三个农场,直到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才重新回到庄园。
几个农场的条件都差不多,只是面积有大有小,种植的品类有所差别,共同点是种植成本都很高昂,就算这样也做不到完全的自给自足。
一整天的时间,他们差不多把整个迪拜转了一圈,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被沙漠覆盖,实际可看的地方不多,不仅这几个农场是在沙漠中开垦出来的,就连整个迪拜城都是在沙漠中建立起来。
相比富得流油的阿布扎比,迪拜的石油储量只占全国百分之五,因此早在七十年代建国之初,几任酋长就在努力开辟其他财源。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在的迪拜已经是中东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港,货物贸易,金融服务,房地产都相当发达,也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石油收入的占比已经降低到国家财政的百分之十以下。
这一切与阿姆丹的爷爷,伯父两任酋长,还有现任酋长的老爹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封闭保守的阿拉伯世界,将迪拜从一个破落渔村,几十年间建设成一座现代化都市,可不是单纯有钱就能办到。
整个农场西侧,一排排看不到边的大棚占据了整个农场三分之一的面积,没有搭大棚的地方种的都是小麦,看模样刚刚抽穗。
这里一个大棚的标准尺寸,南北跨度三十米,东西长度一百二十米,轻钢结构搭建,南侧和顶部都是大块钢化玻璃保证透光度,大棚里种植的都是各种绿色蔬菜,只能满足城中上百万人的一部分日常消耗,更多的需求还要靠进口。
迪拜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半沙漠地带,常年气温在三十度以上,据说冬天最冷的那几天的晚上,气温都很少降到十摄氏度以下。
这些大棚都安装有空调系统,为的不是加热,而是制冷,夏天最热的时候气温能达到五十度以上,不降温蔬菜都要热死。
农场负责人身穿一件传统的白色阿拉伯长袍,带着头巾,是个一脸大胡子的中年男人,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