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曾水的画
暑假没有结束,位于后海东岸的龙华寺也没有往日的热闹,因为占据这里的幼儿园还没有开学。
红色大门紧紧关闭,谢绝一切游客,没有了接送孩子的家长,湖边这一片也格外安静,连路过的游人都很少见。
感应到里面没有人,曾凡的身形轻轻飘过三米多高的墙头,悄无声息的落在了院子里。
相比有意识的人来说,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对曾凡的影响更小,他有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出现在监控摄像头的画面上。
寺庙的面积不大,只有一进院子,正殿,东西配殿的格局,房间倒是不少,曾凡找到儿子班级所在的房间,也并没有上锁。
有没有锁对他同样影响不大,在房间里也看到了儿子平时画画的座位,并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
根据曾凡查询的资料信息,这座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因为某种原因损毁,后来在康熙年间重新翻建,建国后改为幼儿园使用至今。
建筑的主体是清朝建的,可能某些砖头瓦块的材料来自于明朝,其他的与那时候还有多少关联,实在是说不清楚了。
以曾凡现在的能力也难以准确判断哪块砖头来自明朝,哪块砖头来自清朝,最精确的同位素测年法,都容许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的误差,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限,两个朝代相距太近,即便懂得这些,也仍然不好区分。
再说,他过来也不是考古,而是找与曾水意念场可能产生共鸣的事物。
不一定是来自明代,也可能是现代的物品,对儿子意念场无比熟悉的曾凡,只要靠近一定范围,就能清晰的感应到,绝对不会出错。
可惜在空无一人的幼儿园里转悠了半个小时,没有任何收获。
准备离开的时候,曾凡看到了墙上宣传栏里面的照片,很多都是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去校外参观游览拍摄的,其中还有曾水的身影。
什刹海周围有很多的景点,每个月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出去参观一两次,增长见闻,这些建筑里有大量明清建筑,最远的可以追溯到唐朝,当然现存的基本都是后代重建而成。
每次参观完景点,回到家里曾水免不得给他们说上一遍,去了哪里,看到了些什么,发生了哪些趣事等等。
曾凡觉得或许,这些地方也应该挨个去再看上一遍。
因为就在家附近,不止幼儿园组织他们去参观,曾凡和薛燕也带孩子去看过,很多地方去的不止一次两次,至于路过的次数,那就更数不清了。
正是暑假期间,游人比平时更多,这些景点也不例外,哪怕只是将曾水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去走一遍,也花费了曾凡一整天的时间。
火神庙,广福观,恭王府,景山,北海公园等等,半年多来,幼儿园老师也带着他们这帮娃娃去过了不少的地方。
一天的游览没有直接的收获,但是结合儿子曾经的言论,曾凡把这些一点点的串联起来,还是能了解到他一些心路历程。
人对世界的认知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听到的、见到的、学到的知识,再加上自己的感悟综合起来产生的。
曾凡和薛燕教儿子的知识都是精心挑选的内容,不是直接灌输各种成年人的观点,而是以语言类,工具类,文学类基础知识为主,有助于帮助他建立对整个世界更全面的认知,而这个认知建立的过程,是由他自己主导,他们夫妻只是引导他、帮助他去寻找答案。
对历史的认知也是同样,世界的历史,华国的历史,基本的框架概念,都教给过曾水,他实际年龄刚过两岁,可是已经能熟练阅读多种语言的书籍,自己查找工具书,学习生僻词汇,书房里的书不是很多,各方面的知识却很全面,基本上能解答他大部分疑惑。
再有不懂的还有曾凡这个百科全书,在曾水的印象里,爸爸无所不知,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
梳理儿子心路历程的过程中,曾凡渐渐的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曾水知道自己手中的白玉貔貅来自明代,他们住的城市大部分建筑也是明代留下的底板,清代和现代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翻修过扩建出来的。
加之半年来曾凡薛燕,还有幼儿园老师领着他参观了不少建筑,因此他对明代的历史特别感兴趣,在书房里面自己也查询过不少书籍,当然也没少问曾凡各种明代的问题。
这些问题夹杂在其他的各类问题中间,不仔细的梳理,还真的难以发现规律,可能曾水自己也没有系统的想过,只是随时想起随时就去找答案,找不到就问他。
因为自己年龄小,曾水也对各种神童的事迹特别感兴趣,解缙、杨慎、唐寅、徐渭的事迹都了解过,还有几位少年即位的皇帝,九岁即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十岁即位的明神宗朱翊钧,十四岁即位的明世宗朱厚熜,十五岁即位的明武宗朱厚照等等。
想到这里曾凡忽然有种明悟,假如儿子真的通过意念场共振穿越到了明朝,很大可能会与这些人其中的某一个产生关联。
至于具体的哪一个人,曾凡并没有发现曾水心里的倾向,可能这种穿越并不是完全由他自己主导,应该还是要从那只白玉貔貅上面找线索。
白玉貔貅一直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