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滋溜
第175章 滋溜
王川福与俞兴聊了一半,终究还是没有按捺住心中好奇,问了一个问题。
「俞总,你搞这个对话是想干什麽用的?」
「狭义的说,我就是想给百晓生的用户看看不同行业的精英都是怎麽思考与实践,广义的说,我希望更多人的看到咱们的对话能够有所收获。」俞兴这里又表达了感谢,「王总愿意抽时间接受我的拜访,我是很感激的。」
别看比亚迪现在的主卖车型是F3,它去年的营收已经做到277亿,今年有望突破400亿。
简单的比一比体量,这位3号对话目标是1号对话刘强东的十多倍,当然,不同行业没法这样直接比,网际网路的增速会相当之快,但对于俞兴来说,他现在捣鼓的百晓生与之相比都过于微小。
本来致电比亚迪这边也没觉得一定能见到人,今天见到了,还是挺高兴的。
「不用客气,这周都不是很忙。」王川福看着年轻人,实在的说道,「我就是觉得,咱们之间可能有代沟,你是做网际网路的,所以,我应该再聊点什麽?」
「随便聊,咱们不预设什麽,我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俞兴笑着说道,「比如,你对合资车怎麽看?」
「合资车很好,合资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川福不假思索,又说了句,「我们会学习和消化之后追上它们的。」
俞兴点了点头。
王川福见年轻人没有继续问,估计对方是想让自己在这个话题再多聊一些,但他也觉得还是聊自己擅长的会比较舒服,如此继续说道:「咱们国内是一个大市场,这麽大的一个市场,必然就应该出现质量和名气过硬的品牌,比亚迪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这些都必须根植于国内产业链的发展,我认为合资车带来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俞兴感兴趣的问道:「这一点怎麽说?」
「首先,你得知道不同合资车对于国内供应商的态度是不同的,一正一反,反面的像BBA,它们喜欢用它们在欧洲的T1。」王川福中断了一下,「你知道T1吧?」
俞兴点头:「Tire1,直接对工厂供货的一级供应商,Tier2更次一级,主要是给Tire1供货。」
王川福笑了笑:「是的,BBA喜欢用博世丶佛瑞亚丶德科斯米尔那一批欧洲的T1,丰田呢,它喜欢用自家的或者日本的,比如,丰田纺织,这是提供座舱内饰的零部件,比如,电装Denso,这是提供空调丶燃油管理之类的。」
「它们当然也会在国内建厂,这样能降低成本,但国内的工厂只有制造权,研发主要都在它们原本的国家。」
「正面的,像大众,当年在上汽的坚持下把朗逸丶辉昂等车型的开发权给了过来,虽然德国依旧把握更多的话语权,但供应链的研发能力到了国内,这就强很多了。」
「我知道的通用还更好一些,它和上汽成立了泛亚,不光整车的开发权,连新平台的开发权都给了过来,像十分成功的GL8,这就是上汽主导的,这种合资的带动就极大的让咱们的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能力成长起来。」
「如果我们的产业链发展不起来,那一定做不出好的车。」
「这也就是市场换技术嘛。」
王川福侃侃而谈。
「这种供应链的发展为比亚迪带来了什麽助力?」俞兴顺势问道。
「助力嘛,标准丶技术丶人才,我们都在学习和引进。」王川福这样说了一句,忽然又说道,「国内对这一块应该是有规划的。」
他如数家珍的继续说道:「像联合电子,这是上汽与德国博世的合资公司,主要是研发制造车辆的控制模块,现在很多民营的汽车电子公司都是从里面出来的人成立的。」
「像华域赛科利,搞出了第一代国产的钢铝混合车身焊接技术,像延锋,它做了车内很多的零部件,是上汽华域的子公司,旗下又有很多合资公司,做内饰丶座椅丶电子件……」
「一辆汽车有两三万的零件,三大件很重要,但一辆好车需要依托于整个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发展才能制造出来。」
「还是我刚才说的,咱们国内市场这麽大,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也一直在进行,理应出现足够硬的国产品牌,也许是比亚迪,也许不是比亚迪,但我们在奔着这个方向努力。」
俞兴在脑海里记下一个「产业链」的关键词,又问道:「既然BBA与丰田能那样做,大众与通用又为什麽做这样的合资?」
「车企的利益不是一体的,它们彼此是竞争的。」王川福顿了顿,又说道,「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因素,但上汽现在还没拿到奥迪的制造权,一汽在十多年前就拿到了。」
他摇摇头,喝了口茶:「有利益,有代价,但我能看到的是国内产业链的进步已经很明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俞兴见船夫打开了话匣子,同样喝了口茶之后把接下来的问题重点放在了产业链之上。
两个小时的对话时间转瞬即逝。
等到秘书来敲门提醒开会时间的时候,俞兴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俞总,我没准备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