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 > 第617章 柳木书签

第617章 柳木书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燕璟询问如何才能取信于众臣,董平叔沉吟片刻,缓声道:

“老臣斗胆,听闻兵部尚书陶大人今日遇到棘手之事,想请陛下定夺。”

在场的兵部尚书陶渊和鸿胪寺卿蔡文许都是董平叔的好友,三人时常聚在一处赋诗饮酒,谈论时政。

董平叔知道,他二人对于燕璟这个年幼的女帝也决计不会信服。

果然,兵部尚书陶渊上前一步,对燕璟道:

“陛下,近日桐州与青州交界之处匪患猖獗,朝廷屡次派兵却都未能彻底清剿,敢问陛下可有何良策?”

燕璟想了一阵,缓缓说道:

“朝廷兵力之精良远胜江湖草寇,屡次围剿不成,定然不是战力问题。

依你所言,匪患猖獗之处乃是二州边界,极有可能是剿匪责任划分不明,二州府衙未能通力合作导致的。

需派督查使亲赴现场,督促两地官府尽快达成一致意见,确定好合作与归责方案,如此应能见效。”

燕璟说完,下意识向祝澜投去一眼。

见她面带微笑,对自己轻轻点头,燕璟忍不住晃了一下脚丫,身子坐得更直了一些,有些自豪。

提问的陶渊微张着嘴,向董平叔投去诧异的一眼。

青州边界的匪患由来已久,朝廷数次派兵,结果都不尽人意。

直到自己上个月亲自前往,才发觉是桐州边县的几个县令惫懒,未能按计划配合青州官府的行动,故而贻误剿匪时机。

这位新帝又不曾接触过兵事,居然能一眼道破其中关键。

猜的,肯定是瞎猜的。

无妨,她能蒙对一次,难道还能次次蒙对不成?

陶渊看了鸿胪寺卿蔡文许一眼。

蔡文许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

“启禀陛下,近日有西域小国使节来访,欲与我国通商。

然其国风俗怪异,使节举止粗鄙,不通汉语,又不习我朝礼仪,臣等接待颇感为难。

若严格依礼相待,恐致两国失和;若礼节从宽,又恐有损国体。

不知陛下以为该如何处置?”

其他大臣听到这个问题,不由得纷纷点头。

邦交的语言风俗差异,向来是个大问题。

处理稍有不慎,轻则引起两国误会,重则可能引发战火。

身为天子,若不能妥善处置与外邦之间的关系,保全上国的体面,便会令整个大量朝廷乃至百姓受辱,丢失民心。

不少大臣的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很想听听这位女帝的看法。

燕璟似乎知道这个问题非同小可,思考的时间比上次更长。

过了好一阵,她才用带着几分稚气却又不失稳重的语气道:

“鸿胪寺卿所言,确实是外交之要务。

然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又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朕以为若外国使节前来觐见,其一可命精通其语言者为译介,详细解释我朝礼仪,使其了解而非强迫遵从。

其二,择选通晓外邦风俗的官员陪同,以便在不失礼的前提下照顾其习惯。

其三,允许其以其国礼仪觐见,但须先行演示。若有不敬之处,当场制止。”

说至此处,包括鸿胪寺卿蔡文许在内,不少大臣的神色都微微变了。

放眼四海,大梁乃是天朝上邦,圣人虽推崇“怀柔远人”之思想,但外交礼仪如此柔和,未免显得过**逊。

遇到那懂事的小国还好,若是不懂事的,怕是会蹬鼻子上脸。

紧接着燕璟话锋一转,道:

“最后,若其表现恭敬,可赐予厚礼。

若有僭越之举,立即降其规格,以示天朝之威。”

最后一句恩威并施,令人既感上邦气度之大,又畏其威严,可谓外交手腕之精髓。

原先心存质疑的大臣们神色皆转为佩服,不仅是佩服新帝年纪虽幼却思虑周全,更佩服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还能条理清晰地将观点一一列出。

这样冷静的头脑,与她那位兄长对比之下,实在是……令人唏嘘。

原来小孩子的脑子还可以转得这么快。

当然,最后两句众人也只敢心中想想,谁也不敢表现出来。

董太保认真听完燕璟的两次对答,有些刷新他对这位新帝的认知。

如此水准的回答,绝不会是瞎猜乱蒙。

董太保心中已有答案,但他先前已经准备好了考验燕璟的问题。

如果不问,岂不是白准备一番?

左右他已经这把年纪了,对仕途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执念,哪怕此举可能惹恼幼帝,他也无所谓。

他现在纯粹抱着好奇的心态,想看看这位年幼的小女帝究竟有多厉害。

董太保清了清嗓子,问道:

“陛下,近日老臣听闻,云州百姓似乎在信奉某种邪教,百姓纷纷购买大量柳树枝。

此举恐怕是因为迷信盛行,百姓们想用柳枝驱邪避祸。

陛下以为该如何遏制这种愚昧行为,引导百姓莫要为邪神所惑?”

他这话一问出来,就连方才提问的陶渊和蔡文许都忍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