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751章 临阵磨枪(上)

第751章 临阵磨枪(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压物资。

计划之中、规矩之外,这类货物的存量也是极大的。

这种经济行为,首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消却积存、盘活下面的积压资金,让下面的厂子轻装上阵。

二来,计划外的经济模式,也是我们必须要尝试的。

偌大的市场需要建立起来,全凭计划,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外面的想要我们的市场,而现行的计划模式,又不适合大规模的打开。

先用一部分人试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再者,下乡青年跟乡下青年,也是未来很重的一个负担。

厂子容纳不了,机关单位一样容纳不了,强行容纳,既会增加工厂的负担,也会增加机关单位的冗员。

冗兵、冗员、冗费也是历朝历代,不可避免都要出现的问题。

下乡青年的数目小两千万,加上乡下青年,人员恐怕要过亿的。

这么大的数量跟规模,一旦涌入厂企单位,既会成为负担,也会让这些厂企单位变的人浮于事。

在单干这事上,与其在农村推行,不如在市场推行。

就社会效益而言,推动这些青年人做买卖,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

听着自家贤婿上来就是干货满满的长篇大论,杜老爹这边直接丢了手里的茶杯、点心,提笔就开始记录要点。

李胜利这些话,正是杜老爹最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一。

下乡青年虽说是个问题,但贤婿的着眼点依旧犀利,除了下乡青年之外,乡下青年这个群体,才是更加庞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庞大到,即便是下面的乡村,全面铺开小手工业,也很难解决的。

乡下青年,从事小手工业,浪费人才不说,前期还需要付出培养的时间。

做买卖,这话依旧是不合时宜的,但杜老爹觉着,这比杜鹏丈人提出的单干,更有针对性。

农村缺乏的是能动性,下乡青年跟乡下青年,缺的则是工作岗位,两者对比,就不是同等的问题了。

“胜利,如伱所说,一亿青年,都去做买卖,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李胜利的着眼点犀利,杜老爹的问题也一样犀利,这样规模的尝试,说起来也跟开玩笑没两样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