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307章 林三七被迫收徒

第307章 林三七被迫收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迂腐。

就像写字,钢笔就是比毛笔方便呀,随时可以书写;汽车也比马车更快更便捷;甚至当年我去曰本坐的大轮船,总比我们的木头帆船好吧,又不是郑和下西洋时代了。

关键不在于是中医还是西医,关键是咱们做大夫的一定记住: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林三七低眉顺眼,老老实实回道:

「记住了师父,你放心吧,我林三七不爱钱。你看看我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给咱们医院搞来了新的X光机,还搞来了全套检测设备,沈院长可一分钱没掏给我呢。」

沈院长听到后非但没有脸红,反而哼哼冷笑起来:

「你小子别装高尚,你这肺痨科还没开呢,先把未来媳妇给弄进医院成为正式职工了,你还说你没私心?你是不爱钱,但你爱美人啊!」

沈院长说完,屋里众人都大笑起来,只有林三七闹了个大红脸。

潘晔6月份刚毕业,就被中医院特招成了「正式工」,这在以精减人员为主的1960年非常不容易,还是沈院长亲自跑到卫生局才特批下来的。

相反的,肺痨科新招的其他6个大学毕业生最终只能走「临时工」,顶多就是工资参照正式工来,户口也暂时挂在昌平分院集体户头。

这已经是沈院长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

否则按国家的大政策,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要分配去基层,还要去外地,不能留在首都。

再过些年,别说大学生了,就连中学生都要开始去外地农村种地了。

所以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突然出台的,之前肯定是有预兆的。

就比如大学生工作都安排不了,城市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居民了,那麽只能清一色去外地,去基层。

如果连外地都安排不了工作了,怎麽办?还有广大农村天地嘛,这就是后来上山下乡的由来。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大量学生去农村,帮助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人材层次,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太惨了,具体怎麽惨可以参考知青回忆录。

纪副院长这时候也从屋外走了进来,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林三七:

「小七,给,这24人都是我们中医院的子弟兵,按你的要求,全部都有中学学历,以后可都是你的小徒弟了。」

在屋里的几位老爷子全部都喷茶了。

韩帮绪老爷子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

「谁?给林三七当徒弟?我滴妈呀,他自己当徒弟还没学明白呢,就准备当师父了?我说小林,你小子也不怕误人子弟?」

林三七同样有些尴尬,心想自己还是一个事实上的「实习医生」,开后门的研究生在读,几斤几两心里有数。

但没办法,当听说林三七准备新开一个「肺痨科」,还招了7名大学生后,中医院内部的职工反对意见很大。

一个是林三七准备引起西医的一套,本来就有一些传统中医师看不顺眼。

另外昌平分院(中医院农场)本来就是妥协产物,并没有解决职工子女的就学就业难题,导致职工子女都找不到工作。

虽然中医院为了照顾他们,让这些小年轻种田种地来换取粮食。

但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职工们又开始不安份了,觉得自己子女荒废了,于是吵着要中医院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刚巧林三七的肺痨科一开,需要一批医生护士。

林三七是想国家成立一套肺结核诊疗规范,方便以后全国推广的,所以想招一些素质更高的大学生。

这下好了,捅了马蜂窝了,职工们认为林科长宁可要外人,也不要自己人,是吃里扒外。

最后还是沈院长拍板,让林三七在职工子弟中招一批「徒弟」,这才递上来这24人名单。

这让林三七在暗中感叹,在这个国家想做点事情太难了,人情社会尽是人情……

看到韩老爷子的调侃,林三七反将道:

「老爷子,这些年轻人以后是我的徒弟,那不就是你的徒孙嘛,你可不能藏私呀,有什麽看家的本领都得使出来,帮着我带徒弟呀。」

韩老爷子一挥手打断掉:

「别介,我们几个老头都说了,你和小晔子是关门弟子,那就是最后两个了,其他人我们绝不再教。你当我们的医术是大白菜啊,随便来个人我们都收。」

老头心想,要不是我们得靠着你林三七吃饭,就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家伙我们都不愿意收呢。

林三七听了也无所谓,反正他这次收徒弟是准备全程西医化教学了。

他手上有现成的教科书,拿出来,让7名大学生,以及24名中医院职工子女学习。

医学这东西你想学精学深很难,但如果暂时不需要你掌握太多理论知识,只要你会「做」就行,其实难度也不是太高。

经验医学这玩意儿,只要你多看多听多学多做,自然而然你就掌握了。

具体可以参考一代神书《赤脚医生手册》。

这本小册子根本就不教你理论化的东西,教的全部是乾货,就是得了什麽病,你怎麽诊断,然后用什麽药怎麽治疗,就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