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 > 第191章 山寨版四组一队(上)

第191章 山寨版四组一队(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鬼子想拖时间,而八路军则想加快作战进程,双方都在跟时间抢进度。

“快按这几天的演练,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四个组协同作战,快速打穿鬼子的防御。”

这次主攻镇子西面和北面的一分区的作战方式与刚刚赶来没多久,主攻东面和南面的三分区部队打法不同,并没有沿着镇子里街道的走向进攻,而是采取了新的作战方式:

首先由爆破组的坦克在屋子墙上开一炮,炸开缺口后由突击组的八路军步兵和坦克顺着缺口快速推进占领整个屋子;直至来到新的一堵墙处,再由爆破组坦克一炮轰开,继续占领下一座房子。

在此期间火力组的坦克和步兵则为突击组和爆破组提供火力掩护,重点是要打垮鬼子的反突击。

至于支援组则负责为上述三组人员随时补充伤亡人员的缺额和提供火力,维持其他三组人始终保持人员和火力,保证战斗力下降不太多;支援组的作用更接近于后世排球赛中的“自由人”,哪个位置都能去得,十足的万金油。

如此一来,鬼子虽然频频听见炮声和坦克轰鸣声 ,却在自己临时构筑的工事前的街道上却看不到一个人,直至工事侧翼涌出大量八路军指战员,这才慌忙与八路军指战员肉搏扭打在一块,很快便被背上绑着大刀,手上端着冲锋枪(当年叫“花机关”、“手提机枪”)和驳壳枪的八路军火力组用火力给覆盖了。

而且这种打法更适合八路军的近战夜战,对于没有经过夜战训练的鬼子而言,实在谈不上友好。

况且端着三八式步枪的鬼子面对着通常只有20米甚至数米距离的八路军近战连射火力,三八式步枪弹道平直和杀伤距离远的优势没能有效发挥,而近距离内要打一枪拉一下大栓的射速慢缺点却暴露无遗。

而轻机枪可不是谁都能平端着拎出来作战的。

“杀鸡鸡”

尽管鬼子不断实施反突击,然而八路军毕竟获得了主动,被动应战的鬼子无论兵力还是突然性上,都被八路军占了先机。

而且八路军这种战法直接便绕过了鬼子工事最坚固,交叉火力最密集的防御正面,而从工事薄弱的侧后方向进攻;甚至鬼子更郁闷的是,鬼子炮兵中队的4门92步兵炮根本看不到八路军的身影,想要进行火力压制也不知道往哪儿打。

八路军毕竟对王安镇地形更熟悉,在战斗选择之初便已经选定了突破口,主动选择任何一个最有利于出击的地点,从建筑物内以连续爆破的方式逐一炸穿墙壁,任意穿行于建筑物内部,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条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进攻路线并达成战术企图。

很明显,这一战术置鬼子的苦心孤诣于无用之地,根本避开了鬼子的火力网点、陷阱、破坏与障碍物。

穿行于建筑物内部的八路军,反而可以得到建筑物的有效掩蔽与保护,使鬼子打无可打,防不胜防,从而化王安镇地形的不利特点为有利特点,牢牢掌握住城镇攻坚战的主动权,真正达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最高战术境界。

历史上这个战术的大规模推广始于1947年的三打四平,当时主攻的一纵(即后来的志愿军38军,“万岁军”)和辽吉纵队这些老大哥进攻中损失惨重,而六纵的17师(即后来的43军的128师)却用这个雏形的战术打出了相当亮眼的战果。

战后自然被东北野战军专门召开会议表扬,并针对性改良了战术。

此后在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这个师被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掌握,专门投入城市巷战,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尤其在天津战役中,128师从城西主攻方向加入纵深战斗,最终以伤亡仅54人的微小代价歼敌8441人,创造了城市攻坚战歼敌多、伤亡小的奇迹。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这样评价17师:

“该部队历史不算很老,战斗作风顽强,进步快,善于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1947年夏季攻势四平攻坚战斗中,参加主攻,纵深战斗十三昼夜,在战术上颇有成果,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

而17师及其上级的六纵,被公认为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四个纵队之一——第一纵队(38军),第二纵队(39军),第三纵队(40军)和第六纵队(43军),而六纵则被东北野战军称为“攻坚老虎”。

虽说此刻八路军步兵与坦克的配合还不够纯熟,不过鬼子们临时搭建的工事仍然迅速丢失。

虽然这与解放战争时所推行的以炸药包爆破为核心的“四组一队”,兵力构成上有较大的差距;不过这无非是以坦克的炮弹替代炸药包而已,虽然坦克的柴油发动机响声震天,比起历史上的“四组一队”动静大了很多,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将此战术投入使用,八路军指战员固然还不甚熟练,但是鬼子们打起来就更懵逼。

当然懵的也不只是鬼子,坚持站在第一线观察作战的郭副参谋长和杜聿明也是大感震惊。

“这个战术居然如此有效?”

“如果我们在上海也能这么配合作战就好了。”

在上海作战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