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大明不革命 > 第391章 又是意外?

第391章 又是意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91章 又是意外?

朱靖坤利用自己的地位,关键是自己带来的圣旨和皇帝的授权,以及自己的习惯和脾气,把会场的官员整体训斥了一圈。

首先定下了一个主要的基调,所有牵扯进女子科举事件的官员,现在都属于罪臣了,接下来的所有行动都是赎罪。

他们在后续调查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他们以前罪行的最终处罚方式,也就是禁止升迁的时间长度。

而这个具体的评价标准,虽然不完全掌握在朱靖坤手中,但是朱靖坤的报告显然是最关键的因素。

然后询问了解各地的基本情况,现场重点问了几件相关事情,同时依靠这些事情,再做具体的提醒和警告。

既在气势上压制所有人,也给出一些对官员也有好处的提醒,总体上控制当前的局势,让所有官员总体上服从和配合自己。

最后给所有的提学官安排了一些具体的命令,主要是就女子科举的问题采集地方士绅的观点。

让所有的地方官员和提学官回到辖区之后,给辖区内的所有官吏和拥有生员丶举人丶进士功名的百姓发通知。

让这些地方士绅提前准备自己的观点并撰写报告。

作为江南提学官的朱靖坤,接下来会在江南地区巡视并接见这些士绅,查阅他们的报告并与他们的代表现场讨论。

最后整理出江南士绅的意见汇报给朝廷,最终决定是否允许女子参加科举,以及如何科举。

朱靖坤觉得自己能够大致猜到结果,但不敢用猜测取代实际调研。

该具体做的工作还是要做完,然后在与自己实现的分析总结做对比,验证自己的分析逻辑是否有问题。

朱靖坤这种皇子接受的教育与普通士绅不同,甚至于实际做事的官员都有很大不同。

事情的具体结果如何,对他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已经习惯利用这个过程,验证和加强自己的判断能力。

这总判断能力的高低,其实是对社会运行逻辑的掌握程度决定的,也就是俗话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

去地方调研倒也不需要朱靖坤专门安排,提学官本来就不能常驻在三司衙门驻地。

本来就要在辖区内的各府巡视并主持岁试,检查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这里的学生包括已经取得功名的秀才,以及学校的学生。

天工朝以来,大明的教育和科举系统,正在迅速分化成两个互不统属的体系。

一个当然是传统的科举路线,朝廷不管启蒙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社学或者私塾学习甚至自学都行。

自认为有能力了的时候,可以请里正和一个秀才以及四个同乡共同签字保举,然后就能去去参加正式的考试了。

历经县试丶府试丶岁试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成绩比较优秀的,有机会直接调到衙门当吏员,同时也就有俸禄了。

廪生制度已经废除了,别说成绩好的秀才,就算是举人和进士,如果没有在衙门任职,也没办法从朝廷领到俸禄。

不过现在朝廷用人规模远超以前,所有的吏员都全部用秀才担任,并由朝廷发放俸禄,相当于廪生了。

成绩不是很好的生员,可以继续参加每年举行的岁试,衙门会继续根据需要选人进衙门。

同时也可以去参加乡试,通过之后就会成为举人,举人就有机会直接当官了。

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新式官办学校越来越多,与学校配套的科举路线也逐渐形成新潮流。

官办小学的毕业考试对应传统县试,官办中学的毕业考试对应传统府试,官办大学的结业考试对应岁试。

大学毕业,且通过结业考试,同样能获得生员身份,成绩比较优秀的,同样可以直接进衙门去任职。

成绩不是最优秀的,同样可以继续参加每年举行一次的传统岁试,然后根据成绩进入衙门任职。

或者和传统书生一样,继续直接参加乡试,准备考取举人进而直接当官。

崇祯朝以前,县试和府试由县令和知府直接组织,天工朝以后逐步改由专职的提学官负责。

岁试始终由三司的提学官负责,选拔举人的乡试由中央朝廷直接派遣官员主持。

朱靖坤在江南提学官的驻地休息了三天,等待苏州本地的士绅接受本地官员的通知,自行思考讨论并整理报告。

而就在这几天里面,新的意外再次发生了。

上海知州在会议结束之后,马上乘坐机动车返回辖区,回到衙门之后把判官和秘书们叫来,准备按照朱靖坤的要求发通知。

结果却首先收到了判官和秘书转达的一件不合时宜的坏消息。

「黄吕氏死了是什麽意思?哪个黄吕氏?不会是硬要参加岁试的那个女童生……那个寡妇吧!」

上海州判官和秘书神色复杂的给出了肯定的答覆。

「今天上午,您走后不久,吕氏家中的仆人跑到衙门来报案,他们早上起来叫吕氏吃饭,发现吕氏被人杀了……」

上海知州确认了猜测之后,整个人直接就傻了。

这女人死的太不是时候了,如果大皇子再次问起这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