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马谡别传 > 第七百八十章 孟达之死(2)

第七百八十章 孟达之死(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人统一了意见,钟毓派人通知刘博文,制定详细的计划,准备把马叔常拉下水。

马叔常从南中蛮族贩运过来的特产,又避开了五溪蛮经营的地盘,买卖很顺利。

因为货源充足,且收购价低,相当于独家生意,马家在江东的商业,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繁荣。

马叔常这次把总部放在宛陵县,远离建业,就是为了安全着想。

他又运来了几百套藤甲,准备送给丁奉,巩固两人之间的关系。

谁知道,丁奉忙于训练,根本就没有时间和马叔常等人见面。

这天,马叔常正在考虑如何合法经营越巂郡库房里的那批武器,刘文博却找上门来。

刘文博寒暄一阵以后,就直奔主题,要给马叔常介绍一个客户。

马叔常满嘴的感谢,其实只是嘴上客气。

因为刘文博介绍客户,可不是与马叔常的交情深,而是商人介绍客户,是要收取中介费的。

中间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马的作用非常广泛。

除了用于战争的骑兵、战车,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逐渐兴起,但在一些盛产马匹的地区,马也用于农业生产,用来拉犁耕地。

因此,马的交易非常活跃,相马师出现了。

相马师,作为马贩子与买家之间的中介,他们以专业知识,辨别马匹的好坏,促成交易并赚取佣金,当时中介被称为“驵侩”。

不少的“驵侩”,在交易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佣金而不择手段,如夸大商品的优点、隐瞒商品的缺陷、操纵价格等行为,导致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

到了汉代,称从事中介行为的人为“驵侩”的越来越少,大都改称“牙人”或“牙郎”。

因为牙人主要是出现在马、驴、牛的交易中,而这些动物的价格,除了与外表的形象有关外,主要还要看动物的年龄。

年龄太大的牛马,是不值钱的。

而判断这些动物的年龄,主要从牙口来判断,因此,这些中介被称为牙人、牙郎,慢慢也用于其他行业。

随着市场逐渐建立和扩大,出现了为其提供交易场所并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获取佣金的商号,通称为“平行”。

在汉代,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

商人被视为“轻薄”之人,处于社会底层,虽然锦衣玉食,但饱受受到其他阶层的鄙视和排挤。

如关羽,就十分瞧不起糜芳、傅士仁等商人出身的将领,这也是他们背叛关羽的导火索。

商人及其子女,通常不能做官,难以进入统治阶层。

商人的政治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在金钱上的追求就特别执着。

马叔常本来也是士族出身,他在江东求官不成,反而变成了破财免灾。

儿子不学无术,又不是做官的料,连捐官都不够资格。

这次的挫折,让他对金钱的追求,更加不择手段。

马谡把南征的战利品,主要是武器,全部交给马叔常,是让他和盐铁一起,与蛮族做交易,换取蛮族的战略物资,比如皮革、布匹等。

但马叔常已经不是以前的马叔常,他根本不在乎马谡的前途,他只要自己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就可以了。

所以,他对刘文博介绍的顾客,根本懒得问底细,只是商谈藤甲、乌戈的数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

刘文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他提出的配套乌戈的要求有些不合理,很容易被人举报,还担心马叔常起疑心。

谁知道,马叔常只关心利润的多少,因为他的底线在交易地点。

因为江东和蜀汉是盟友,曹魏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只要在蜀汉或者江东的境内交易,就不存在通敌、资敌的事情。

还好,钟毓将交货时间和地点定在西陵。

222年,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后,改夷陵县为西陵县,治所长江北岸。

西陵县位于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东口,是长江上游进入中下游的关键节点,扼守长江水道要冲。

其上游江水落差大、水流湍急,船只顺流而下容易,逆流而上艰难。

对于东吴来说,控制西陵就能把控长江水道的咽喉,阻止敌方水军顺流而下直捣江东。

而对于蜀、魏而言,若占据西陵,则获得了顺流进攻的优势,无论是运输物资还是行军作战,都能事半功倍。

西陵北接漳水、沮水,与襄阳之间有路可通;向南能通过夷道前往湘西武陵;向西可以进攻巴蜀。

这使得它成为连接中原、巴蜀、江东等地的重要枢纽,控制西陵可以对多个方向的敌军形成威胁,同时也能阻断敌军的战略通道。

当年刘备攻打孙权,反攻荆州只是口号,实际上占据夷陵,他就心满意足了。

刘备亲率大军东进,初战告捷,攻破吴军占领的巫县、秭归等地。

之后,刘备拒绝部下水陆并进的建议,令全军舍船就步,上岸驻扎营地,百里连营,一心攻取夷陵,可惜被陆逊火攻击败。

刘文博定好的五百套藤甲,五百把乌戈,给的价格相当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