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孟达之死(4)
钟繇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交给钟毓处理。
钟毓答应了邓贤的请求,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这次他给马叔常下套,试探一下邓贤的忠诚度,顺便给孟达上点眼药。
他让邓贤派人和马叔常交易,然后带上藤甲、乌戈,从陆路返回上庸。
暗地里又找人通知李严,说他的防区有人走私武器。
提前得到消息的李严,就在边境的通道守株待兔,候了个正着。
李严抓捕了这几个人押送武器的人员,他们得到钟毓的交代,李严随便一问,他们就如实供出了自己的身份,并坦言是和马叔常交易的。
看到藤甲和乌戈,那是蜀军在蛮族得到的战利品,独此一份。
用这些战利品换取蛮族的战略物资,这点李严是知道的。
这事由马谡负责,他猜测马谡绝对不会和孟达交易,一定是具体负责的马叔常自作主张。
这么好的机会,李严没有不利用的道理。
但他现在正在劝降孟达,这事既然牵扯到孟达,他就不想把事情闹大了,免得暴露了孟达投降蜀国的意图。
考虑数天以后,李严决定拿这事威胁马谡,让他暗中投靠自己。
他的如意算盘就是:要马谡想办法,让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返。
在李严看来,马谡不仅仅是丞相府参军那么简单。
从诸葛亮南征的过程来分析,马谡不但是诸葛亮的心腹谋士,还是他手下的头号战将。
只要马谡在出谋划策时稍微留点漏洞,再在执行的时候拖拉一下,很有可能让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返。
以马谡的谋略,绝对不着痕迹,不会给诸葛亮留下任何把柄。
李严有马谡的把柄,他也不眼馋诸葛亮的丞相职位,能够把兵权抓到自己手上就可以了。
李严认为,一旦自己掌控兵权,当然少不了马谡的好处。
以马谡的眼光,应该能够看出,只有和自己合作,才会是双赢的局面。
因此,李严对说服马谡充满了信心。
李严还是不放心,把儿子李丰找过来商量。
李丰在建宁郡,曾经与马谡打了几次交道,他不认为马谡这么容易就背叛诸葛亮,他劝李严小心谨慎,免得反而中了诸葛亮和马谡的圈套。
李严一想也是,但他还是舍不得放弃这次机会,决定先试探一下马谡。
于是,李严派了一个心腹,带着一套藤甲和一把乌戈,以及孟达几个手下的口供,送给了在越巂练兵的马谡。
马谡看了这些东西,大体明白李严的意思。
他想了一会,大体知道了,这应该是钟毓的一波操作,居然把李严作为棋子。
尽管这些所谓的证据,对马谡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朝廷不采用,就什么都不是。
所谓朝廷不采用,就是丞相诸葛亮不相信。
不管怎么样,马谡不能给他们留下证据。
他马上前往库房,知道这些东西是马叔常拿走的以后,马上重新核定库存的数量。
库房当时只有藤甲一千套,现在反而有了两千套,他让马叔常的人拿走一千套。
至于乌戈,当时打扫战场时根本没有清点,库房也没有数量,马谡又把乌戈的数字登记在册。
马谡看到马叔常失了本心,只知道唯利是图,这么做下去早晚要出事,就让马剑合接手盐铁和武器的生意。
对三哥马叔常,马谡还没有资格去指责他,但放任他这么乱来,肯定不行。
他决定试一试马叔常,他把李严给他送来的东西,原封不动送给了马叔常。
为了策反孟达,马谡也加大了情报收集的力度。
以前马谡的情报,都是由马剑合打理,因为现在大水洞的市场,需要他坐镇。
但马谡并没有另外派人主管情报,情报的汇总工作慢了半拍。
马谡吩咐马剑合把还没有来得及整理的情报拿过来,他亲自查看。
这一看,还真看出问题了!
最近孟达频繁派人前往西陵,与镇守江陵的陆逊联系。
种种迹象表明,孟达在魏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背叛魏国,只是在选择合适的时期。
对到底是归顺蜀汉还是归顺孙权,孟达还拿不定主意,李严给的条件不差。
李严与孟达原来的关系也不差,这次他姿态放得很低,甚至透露出要与他结盟共同对抗诸葛亮的意愿。
但孟达却还是犹豫不决,他派心腹找陆逊谈条件,想要待价而沽。
出现这种情况,马谡也坐不住了,他把训练的事情交给邢道荣,亲自前往成都见诸葛亮。
马家兄弟与诸葛亮相交数十年,马谡也不掩着藏着,就把马叔常做的事情,以及李严和孟达的事情,全部说给诸葛亮知道。
诸葛亮也非常恼火,这李严抓住了马家资敌的把柄,他还真不好处理。
诸葛亮不是不想包庇马家,关键是他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马谡看出了诸葛亮的意思,好在他已经把库房的数字抹平了,至少不能把罪责栽到他的头上。
马谡不再纠结马叔常的事情,而是和诸葛亮研究孟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