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好在由于牺牲的队友太多,剩下的战士们终于可以做到人手一枪,不像之前很多抗联战士还得用大刀梭镖作战。
趁着刚吃完东西,还有点力气,二十多名抗联战士开始费力的搬石头,挖土,建立一条不能称为防线的防线。
张振国走到金护士身边,看了看尽可能还在继续给伤员处理伤口的金护士,从腰间取出一枚手榴弹默默的留在她身边。
正在紧张处理伤员的金护士,身体一怔,然后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继续给绷带松了的战士除了绷带。
而后张振国走到自己的位置,看了看自己的手下,掏出自己的匕首,在身后的一棵树上用力的刻着什么。
而在三十几公里开外,一个浑身披着自制雪地伪装网,只露出一双眼睛的人影停在了几具被人砍掉头颅的尸体面前。
看着这几具瘦的跟骷髅,浑身都是污垢,身上的棉衣也是乱七八糟,有人上身是小鬼子的棉衣,下面是百姓的棉裤,有人穿着百姓衣服,地上还有鬼子的棉帽子的无头尸体。
马良知道,这些就是抗联战士。
日军为了最大限度恐吓抗联战士堵死百姓投奔抗联,也为了夸耀军功。
因为关东军暂时不让上战场,所有杀死抗联在关东军中算是比较拿得出手的功劳。
所以日军一般就是打死了抗联战士都会用刀砍下战士们的头颅带回去作为夸耀军功的证据。
一路忙着将独自建立新密营,将空间中的弹药物资放进去的马良没有无视这几具无头烈士遗体。
从空间中掏出工具,在地上刨了一个大坑,将烈士的遗体都统一放进去,随后在随身的地图上做了标记。
随后给这些无名英雄敬了一个军礼后继续踏上了寻找杨将军的路程。
有人曾这么评价过抗联:
“在抗战期间,我们历经了无数困难,但是论战争的残酷和艰巨,没有任何一个能够超越东北抗联。”
相对于关内日军只能控制主要城市和铁路干线,农村基本属于真空区不同。
敌后武装可以在关内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在百姓中招募兵员,获得粮食和休整机会。
而东北的的日军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对地方的控制力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日军在东北强制推行归屯并户,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下凡是游击队活动过的地方的居民统统搬出来,到日军指定的严密看守的大屯子里生活。
不愿意走的就杀掉,制造“集团部落”和“无人区”,试图把抗联饿死、困死。
“集团部落”几乎遍布东北全境,有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被强行迁入到实行残暴统治的大屯子里,称为“集团部落”。
“集团部落”深沟环绕,沟沿上架着铁丝网,唯一能通行的路口竖着岗楼,有日军和伪军把守,以抗联的实力很难打下来。集团部落 到39年时,全东北共建成“集团部落”个。
为了防止百姓支援抗联部队,日军还制定了许多具体规定。
日军强迫东北百姓实行“粮谷出荷”,所谓“粮谷出荷”,就是规定了给每家每户的配给制度,所有百姓不准存有私粮,私人间不允许买卖。
百姓就算是平时外出下地干活也只准带一顿饭的干粮。
可以说完全把抗联和百姓物理隔绝开来,而游击战的核心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没有自己稳定的根据地的抗联在兵员,粮食,弹药,药品上都完全得不到任何保障。
关东军在诺门战役后,失去北上信心,加之抗联的情报让日军的细菌战失效。
关东军立刻就把矛头对准了抗联,39年10月,日伪军7.5万余人,对人数不足4000人的抗联第1路军进行规模,力度都空前的残酷“讨伐”。
由于敌众我寡,抗联第一军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抗联之所以能在几十万关东军全力围剿下,在白山黑水中坚持战斗14年之久,主要就是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密营。
密营是东北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在冬季大雪封山时抗联就会退入深山里的密营休整,以待来年继续作战。
东北的冬季长达五个月,最低气温可以低到零下几十度,尤其是抗联活动的山区,气温只会更低。
相对于日军的“大讨伐”,东北冬季极度酷寒才是抗联面临的最大敌人。
密营可以就是说抗联的补给生命线。
可如同每一个集体中都有不好的人一样,抗联也不例外。
抗联有一个又一个足以感天动地的英雄战士的同时,也不乏有一个又一个的败类,叛徒。
其中破坏力最大,职务最高的就是程兵,作为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日军把他的老母亲抓来威胁他投降。
按照现在人的道德观念,这种情况下他独自脱离队伍,自己一个人为了老母亲投降也不算是特别说不过去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