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马良也被拉壮丁
36年国府财政总收入大概16亿法币左右,主要由关税,盐税, 统税 ,借债 ,其他五部分构成(值得一提的是国府收不上来最大头的农业税,由地方自己收,因为它只是算最大的一个军头,其他军头不买账)。六千万美金折合大洋,就是按照2比一的最低比例来算,也是近1.2亿银元。
这还是战前的统计,现在日军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膏腴之地,国府的财政总收入只会低不会高,也就是说这多出来的6000万美金占据财政收入的比重只会更高,绝对不算是什么小数目。
现在是战时,按理说军事至上,可作为预备役士兵的壮丁的生存环境还是和原来一样,这说明钱没有花到地方。
马良曾看过一篇关于壮丁的数量的统计,具体不说壮丁们过得有多惨,单说说数据就骇人听闻。
根据国军在43年夏天,国府兵役署长在其所作的兵役工作报告中称:自1939年实行新兵役法起,到43年5月止,全国(东北不在内)所征出的壮丁将近1200万人,用以补充军队。
本来是作为兵役机构成绩来宣扬的,不料,当场受到军政部何部长的质疑。
此时国军包括警察在内也不过700万人(按照吃空饷的惯例来看,最多五百万左右),而征出的新兵数却比此数大得多。
至于伤亡,根据各战斗部队报告统计,综合起来也没超过240万人。
多出来的几百万新兵去了哪里?
答案是全部死在路上,或者是死在军营里了。
因为壮丁也被做成一门生意了,上上下下压根没把壮丁当人,都当做一种发财的工具。
按照国军的兵役法来说,拉壮丁是违法的,实行的是征兵制。
在地方征兵的普遍性原则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被列入名单中者,抽签决定壮丁。
如果能够按照这套明面上的规则征兵,并按照更详尽的交兵、送兵原则,虽然当兵吃粮在此时国人眼中不算是什么好差事,但是也不至于出现大乱子。
可问题是这套规则在实际征兵中完全就是形同虚设。
国军基层的乡、保、甲长在调查适龄壮丁工作中就把有钱人家的子弟不列入名册,一般农民想要逃避,就得花钱去贿赂乡、保、甲长。
而聪明的乡、保、甲长就故意把不应列入征兵名册中的人也列进来,以便他们敲诈,给钱就换人,不给就抓走,大吃“人骨头钱”(估拉买卖壮丁钱)。
给钱了的不抓,这点诚信还是要讲的,但是上级规定的壮丁数量又必须一个不少,那怎么办呢?
抓壮丁就应运而生了。
外来户口、异己分子、无业游民、和尚道士、流浪乞讨的残疾障人员或者往来客商等等都在抓壮丁的行列。
搞得一般青壮年都不敢外出上路,有的或逃奔外地藏匿,或依附于权势,或者自己斩断自己的手指,弄瞎自己的一只眼睛自残也不愿意被拉壮丁,甚至出现回家探亲的军官被抓到另一支部队当壮丁的奇葩事件。
毫无底线的乱抓壮丁以至于逼起了后方多次民变。
地方上发财了,军队自然是不甘落后。
首先,壮丁家人送的所有财物,干粮全部给接兵官拿走。
然后,军政部给壮丁的征集费,还有路上的伙食费还是有的。
军政部规定每征集一兵发征集费2元(后增至5元以上),接兵官只发给县、乡一天的伙食费各2角,办公费每兵5分,由县送到团管区的伙食费按每60里一天,每天2角。
省下来的钱全部进了军官的口袋。
然后骚操作来了,就连这个已经被扒了一大层皮的伙食费,接兵官都会再想办法在蚊子腿上再挖一点。
在押运壮丁时,在原本伙食就差的情况下继续克扣伙食费,然后每天还继续搞强行军,一路上壮丁病死的,饿死的不计其数。
有人会问了,壮丁死了这么多,要是交不上新兵,难道押运军官不怕军法从事吗?
事实上,死的壮丁越多,押运军官反而更高兴,因为他领到的伙食费是按照壮丁人数来计算的,为了利益他们往往会刻意想尽办法把壮丁往死里逼。
至于数量,在要到目的地的时候,再抓周边乡村的壮丁补上就行。
至于再有商业头脑一点的就利用壮丁走私,反正壮丁空着手也是走,驮着货物也是走。
于是上到鸦片,川盐,水银,钨矿,下到粮食,豆饼无一不走私,重点是由于法币在日军的操作下大贬值,这些重要战略物资大多走私给了日军。
至于这些被当做人形骡马的壮丁,在长途行军中,由于负担太重,过分疲劳,又吃不饱,穿不暖,大半在沿途病死,累死。
这种相对于空手壮丁,生存率其实还要好一点,毕竟要运货,军官不会刻意把壮丁往死里逼,获利颇丰的他们也看不上壮丁们的那点可怜伙食费。
战事起后数年后,据外国的红十字会医生经验预估,国军抓的四壮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是为百分之二十五,若以现在之例计之,恐不及百分之十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