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穿越清朝:科举中状元 > 第91章 乡试结束

第91章 乡试结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林玉城仔细阅完试卷,心中不禁感慨,这乡试与之前经历的府试、院试相较,差异着实明显。

府试、院试中那类给学子设陷的截搭题全然不见,眼前三道四书题,无论是词句的完整性,还是蕴含的深刻含义,都彰显出一种堂堂正正的气象。

仿若从之前的奇崛险途转至如今的康庄大道,如此题目,无疑更能精准地考查学子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其一为“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其二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其三乃“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林玉城依照八股文的规范格式,文思泉涌,运笔如飞,将自身所学尽情挥洒,只觉行文酣畅无比。

他的笔触坚定有力,运笔流畅自如,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多年苦读积累的深厚功底。

随着书写的推进,他的神情愈发专注,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时而,他会稍作停顿,目光凝视着已写下的部分,嘴唇微微蠕动,似在心中默默诵读,检查语句是否通顺、表意是否精准;

时而,他又会加快速度,仿佛思绪如泉涌,迫不及待地要将心中所思倾泻于纸上。

待全篇写就,本欲精心润色一番,却惊觉竟是一字都难以改动,仿佛此卷已然是天作之合,完美无瑕。

他随后誊抄至试卷之上,此时,腹中忽然传来咕咕叫声,抬头一望,只见那太阳已然高悬于当空,原来不知不觉间已至午时。

林玉城赶忙取出所带干粮,如风卷残云般狼吞虎咽起来,又似渴极之人牛饮一般,咕咚咕咚灌下满满一肚水,这才觉得自己重新恢复了活力。

他向考官示意后前往厕所,归来便觉困意袭来,一头倒在桌上呼呼大睡。

直至将近傍晚时分,才悠悠转醒。

再次简单进食些许食物后,便匆匆开启五经中的易经题。

易经题共有四道,分别为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象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得失者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谓乎?”

林玉城本就对易经颇为擅长,又经贾雨村悉心教导,此刻答起题来更是如有神助,轻松自如,毫无阻滞。

依旧是一字不改地誊抄至试卷后,至此,乡试第一场的所有题目他已全部作答完毕。

他先将考卷小心放入考袋,然后上交予考官,这才开始收拾一应物品,准备离开考场。

出场之日,贡院依据完卷人数分批开放栅门。

每凑够一定数量的完卷之人,那栅门便会缓缓开启一次,如此循环往复,共开放数次。

待聚有千余完卷考生时,那高大厚重、透着威严的贡院大门才会缓缓开启一次,此即为放牌。

放出一批考生后大门复闭,恰似潮水的涨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律。

通常而言,午前放第一牌,午后放第二牌,至傍晚放第三牌,随后便不再闭大门。

大约在戌时(相当于晚七至九点钟),进行清场工作。

此时的贡院,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渐渐恢复平静,只留下那尚未散去的笔墨气息,仿若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见证着这场知识盛宴的落幕。

林玉城是在午后第二批出的考场,刚走出贡院大门,就看到了考场外早已等候多时的林明。

林玉城上了马车,这才感觉身心俱疲,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在考试中耗尽。

还未抵达贾雨村的府邸,他便在马车的颠簸中沉沉睡去。

到了恩师家,他匆匆吃了点饭,已是困意难挡,连洗漱都顾不上,便一头扎进床铺,再度陷入沉睡之中。

就在林玉城呼呼大睡之时,考生的试卷已开始进行弥封、糊名、誊录等一系列严谨的操作。

弥封,宛如给试卷精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巧妙地隐去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使得考官在阅卷时无法知晓试卷的主人是谁,从而有效避免了因人情世故而可能产生的偏袒现象。

糊名,则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保密效果,将考生的名字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让评判的唯一标准只剩下试卷上的文字与思想。

誊录更是一项极为精细且不容有失的工作,由专人将考生的试卷重新誊写一份,以此确保考官看到的是统一笔迹的答卷,如此一来,便从根本上断绝了通过笔迹辨认考生身份进而舞弊的途径。

这些举措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同一张张细密的大网,将任何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都牢牢束缚其中,共同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为选拔真才实学之士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直至第二天早上,林玉城才在睡梦中悠悠转醒。

意识逐渐回笼的他,刚微微一动,便闻到了自己身上那股酸臭难闻的气味。

那味道犹如实质般钻进他的鼻腔,熏得他脑袋一阵晕眩,差点就忍不住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