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耳目
他在踏进京城的那一刻,就提醒自己不要搞砸了事情,尤其是在皇权森严的京城,更加要小心。
皇帝坐镇的京城,那可是皇权体现最明显的地方,别看皇帝一般在皇宫之中不会外出,但外面绝对有皇帝的耳目。
别看他是大将军之子,好像有着不少的特权,但在皇权面前那就是蝼蚁,皇帝可以拿捏姜父,人一旦有牵挂,也就有了所谓的软肋。
皇帝想要对付人,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自然会有和心意的人出手,什么?大将军一直做的很好很好,找不到什么入罪的把柄?
那么完全可以罗织罪名,让你死得没有什么好名声,还可以伪造罪证,只要想要动手脚,还能找不到机会嘛?
皇帝?姜浩很清楚知道所谓的明君也会有些不堪的部分,别看常常出现君臣相得的美好传说,实则很多都是后人的想象而已。
皇帝,就是君,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君主可以低伏,但臣子们要切记自己的位置,要比帝皇更低才对。
不然被皇帝记住,就没有什么好下场,皇帝有可能只是顺口一说,但对于承受者们无法承受。那可是金口玉言,皇帝的一句话会让臣子无法承受生命之重。
姜浩知道自己不惧怕死亡,但他还是怕有可能牵扯到了姜家其他人。有可能会抄家灭族,甚至株连九族。
在很多时候个人的反抗十分无力,会被其他人更加觉得被抓的人真的做错,就应该去死。
甚至有可能牵扯到姜父,说一个护卫边城的人是通敌卖国的恶贼,这也是有可能的事情,极为恶心加恶毒,一旦成功姜家没有什么好下场。
呃!如果姜六想要让自己的父亲继承长房的爵位,应该是不敢行这种事情,因为一旦牵扯了通敌卖国的这种情况,会牵扯到给事中一家,更不要提什么继承爵位。
这种情况下姜六想要除掉长房一家,就要另外采用方法,姜浩知道自己只能按捺下心里所有的不忿,先找到长兄的尸骨在哪里,把兄长送离这里。
姜浩之所以即使很不喜欢姜给事中一家,但还是会拜访,就是因为他需要京城里待一段时间,不求外人处处表扬,但也不能让人烦。
和给事中一家比,他在京城里根本就是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没有多少人脉关系,而给事中一家人在京城里居住了很多年,通过联姻就可以和京城里很多人家连上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皇帝也不能轻易动手的原因,皇亲贵戚和官宦人家里通过联姻,彼此之间有着关联,一个不好会引来麻烦。
要是外来的人觉得自家属于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在京城里为所欲为的话,那么只能说想错了,因为有可能以为得罪是一个人,但对方的背后却站着很多息息相关的人,那么自己以后办事有可能被扯后腿,因此不要小看任何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姜浩才会和姜给事中一家人打招呼,而不是拿着扫把赶走这一家人。
现在姜浩脑子最多的问题是:如果自己真的抓不住姜六的把柄,那么还要放过姜六嘛?
思索了一番的姜浩最终有了决断,自然不可能放过她,姜六?别说只是有可能嫁进皇家,就是真的嫁进去,也是要死。
最好是在姜六嫁进皇家之前,一旦姜六变成皇家人,她的死就变得不一样,姜浩很清楚这一点。
如果说姜六没有嫁进皇家,她的死顶多是引起一部分人的关注,可要是嫁入皇家再死,那就是蔑视皇家的尊严。
其实姜浩一直觉得有些奇怪,要知道本朝皇子们的王妃们多是出身重臣,姜六,按说只是一个五品官员的女儿,根本到不了那个高度。
除非......想到这里的姜浩眯起了眼睛,因为他突然见想到一种可能:袭爵,如果长房的死绝了,那么给事中一家就可以袭长房的人根本没有在意所谓的爵位:镇西侯。
之所以长房的人根本不在意爵位,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爵位是为了安抚姜家长房,几年前长房里的成年男子都参加了一场大战,最终就活下来一个——姜父。
之所以这么惨烈,是因为姜家人用自己几口人的命,把来边关镀金的皇子救下,过后姜父才晋升大将军,同时还有镇西侯这个爵位。
姜父心里有些膈应这个爵位,要知道那一战更多是因为皇子不听话,姜家人却不得不去救,不救的话姜家人也活不了。
这种情况下姜父对爵位根本不放在心上,他的态度影响到了子女们,他们对爵位也没有什么兴趣,一时间就没有想起来爵位问题。
姜浩见到了给事中家的奴仆,休息一番后就琢磨着姜六的动机,也就想到了袭爵问题,一时间有些想法,准备找机会让杀人者被杀。
什么?要实证?姜浩没有这种想法,证据?只怕很难找到,因为有太多的不知道,也就抓不住什么把柄。
怎么抓把柄?只怕没有人证,长房这边的人应该是死了,死人不会说话,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人证,姜六身边的人会向着谁?不用也知道,自然向着姜六,而不是他们长房的人。
这想法没有错,姜六身边人得到的好处都是从姜六那里来,不向着姜六向着长房?想也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