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的窦家台子村
窦家台子村的历史
过去,在山东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烟台苹果莱阳梨,五莲国光没得提。这里说的五莲国光就是指五莲县松柏镇窦家台子村出产的名叫“小国光”的苹果。
窦家台子村位于五莲县松柏镇政府驻地西南3.2公里处,母山后,村庄三面是沟,北面是小岭。东临王家口子,西至洪凝街道马安前,南靠韩家口子,北接西白庙。
据考,清初杨姓迁此看山立村,因村处岭前坡取名岭前官庄。清乾隆年间,窦姓从诸城县逄戈庄迁人,因村庄座落在似平台的地方,又以窦姓住此,更为今名。辖韩家窝洛子、陈家窝洛子2个自然村。
该村山岭地多,土质以砂质土壤为主,土壤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气候条件又很适宜,所以产出的果品,品质纯正,色泽鲜亮,口味独特。尤其是这里盛产的小国光苹果,色泽黄绿,缀有暗红条纹,果体中等,食之甜脆,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窦家台子“小国光”苹果以其含糖量高、甜脆可口着称,闻名全国,成为国宴果品。
1955年,窦家台子村开始栽植苹果树。为扶持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国家从烟台等地调拨了一批苹果树苗,借山东省青代会时机,无偿分发给五莲山区。当时窦家台子村分得了300棵小国光树苗,该村干部群众将其视若珍宝,纷纷要求栽植,经过村里研究,这300 棵果树苗最终分到了村里的3个互助组,他们按照土地条件分别高标准建起了3个果园,而周边村庄所分果树苗,嫌见果太慢,便大部分被毁坏了。
窦家台子村干部群众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精心管理,逐步形成了像样的果园。
1964年秋,果树进入盛果期,他们向国家交售小国光苹果1万斤,产量、品质全县第一,因此窦家台子小国光开始有了名气。
朴实善良的窦家台子干部群众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咬定苹果生产不放松,把果品生产当作摇钱树、致富路,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严把质量关,解放思想,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使新老果园连成片,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规模化、专业化果业生产专业村。
1979年秋,县委县政府以实际行动支援对越自卫反击战,慰问、支援子弟兵,从全县各乡镇选了一批苹果样品,决定向前线运送苹果,慰问人民子弟兵。一位部队师首长从所有样品中,逐一品尝、挑选,最终选择了窦家台子村提供的小国光样品。
消息传到窦家台子后,全村干部群众奔走相告、喜形于色,以饱满的工作干劲,精心挑选色泽好、个头均匀、没有磕碰的小国光达3万多斤,作为慰问品送到县政府,之后运往前线,以实际行动支援了人民子弟兵,为五莲人民争得了荣誉。
随着窦家台子小国光名声的越来越大,省市县有关专家亲临窦家台子的小国光苹果园进行评估,纷纷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0年,窦家台子小国光苹果园被山东省林业厅、科协授予“省级样板园”。
1982年至1984年连续3年,窦家台子村每年精选小国光 1.5万斤,作为国宴果品送往北京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宾。
时至今日,窦家台子小国光苹果仍是五莲苹果中的珍品。有一棵小国光苹果树已生长了近70年,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窦家台子村:五莲县墙夼水库畔的珍珠》
在山东省五莲县的版图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宝石,她便是坐落在墙夼水库上游的窦家台子村。这个小小的村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长卷,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孕育着勃勃的生机与希望。
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窦家台子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最初以窦姓人家为主,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渐繁衍生息,故得名窦家台子。村中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迹,如石板路、古井、古桥等,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梁柱都刻录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此外,村中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剪纸艺术、泥塑技艺、皮影戏等,这些都是村民们代代相传的瑰宝,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情结和文化魅力。
秀美风光与生态保育
窦家台子村最让人赞叹的莫过于其秀美的自然景观。紧邻墙夼水库,水源丰沛,水质清澈,滋润着周围的每一寸土地。村庄被青山绿水环抱,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绽放,犹如粉色云海;夏日,碧波荡漾,凉风习习,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天,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仿佛打翻了调色盘;冬季,则是一片银装素裹,纯净洁白。村中还特别重视生态保育,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工作,致力于维护这方净土的原始风貌。
现代化建设与产业发展
近年来,窦家台子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如精准滴灌、无公害种植,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开辟了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销售等多种经营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