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残阳如血
刘信和白起在外边造再多的船,如果魏假根本就不准城内的人出来,那也白搭。
在魏假的眼里,魏国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要死陪他一起死,要活陪他一起活。他要守城,就绝不会轻易让城内的人出来。
而城内百姓陪伴他守城的结果,是城池陷落以后,几乎全部死于秦军屠城!能够逃难的,只是极少数的极少数!
刘信问白起:“你的士兵中,有水性特别好的吗?”
白起望着涛涛滚滚、越涨越高的河水,道:“论水性,自然没有人比神勇武士你更好的了。不过,现在水这么宽这么急,就是神武勇士你本人,也不可能游到城中去吧?”
大梁城外,本来就有密集的水网,水面十分宽阔。
现在,黄河之水倒灌不止,城外的水面,已经足有千米之阔。而且,水流又深又急,浑浊不堪,水下地形复杂。
刘信本人,也确实不可能游过这么宽的水面,回到城里。
游回城里,绝无可能。好在,他们解救的魏国百姓,确实不乏能工巧匠,很快,就造出了第一只木排。
木排虽然简陋,却做得很扎实。配上熟悉水性的人用力划桨,在滚滚波涛中,行进的速度,倒也不慢。
刘信写了两封信,白起挑选了五个士兵。
这时刘邦不在,刘信并不需要刻意装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文盲。不过,这个时代的文字,他也确实很少有认识的。因此,信实际上是由他口述,白起代劳的。
信是以神勇武士和刘邦、白起三人联合的名义。刘邦此时并不在这里,却也因此,无法反驳刘信借用他的名义写信。
第一封信,是直接写给魏王假的。
内容很简单,就是假借从秦军那里获得的情报,告诉魏假几件事:
第一,项燕已经被秦国老将王翦的六十万大军拖住,危在旦夕,自顾不暇,根本就不可能来救大梁。
第二,王贲早就已经拟定计划,为了防止魏人造反,震慑其他地方的人,占领大梁之后,秦军一定会效防当年长平之战后的做法,实施大规模屠杀。
建议魏假,不要再阻止城内的百姓出城。不仅不能阻止,而且要尽可能地拖住秦军主力,给城内百姓以出城逃亡的机会,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大梁百姓逃出生天!
信的最后,刘信只给魏假留了一句话: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什么意思?就是为了保住土地而人都牺牲了,那最后土地也保不住;而暂时失去土地,把人保住了,那土地还能再夺回来!
这句话,当然是抄袭的。刘信很庆幸,自己当年偶尔看了一部主旋律电影,从中听到了出自教员之口的这句话。
但愿,魏假能够听懂!
但愿,他能够听进去!
第二封信,是写给张耳的。内容,和写给魏王假的一样。自然,是希望张耳也能明白形势,劝说魏王采纳意见。
白起挑选的五个士兵,不仅都懂水性,而且家在大梁,家中多少有些背景,能够找得到魏国朝廷的官员,说得上话。
这样,才更加能够保证,信能送到魏王手中。
只要把信成功送到魏假手中,每个士兵,就能得到刘信赏赐的五十金!
五个士兵带上信,划着刚刚做好的木排,为了那五十金,更为了拯救大梁百姓、特别是自己在城内的亲人,毅然迎着涛涛江水,朝远方的大梁城划去。
然而,此时的河水,越涨越高,水面也越来越宽,水流越来越急。
五名士兵虽然身强力壮,恐怕也很难在这么湍急的水流中,把木排划到城墙那边。
好在,上游不远处,水面上露出一团黑点,却是一个被水淹没的小山,只剩下山头一小片地方,还露在水面。
所以,白起命令五个士兵,先把木排划到那个山头上,可以在山头上歇息片刻,恢复精力,再继续向大梁城靠近。
眼看,五个士兵在滚滚黄河浊水中奋力划桨,木排一点点靠近山头。
“报!秦军马上就到!”突然,外围放哨的斥候,飞驰而来,报来紧急讯息。
“赶快隐蔽!”刘信和白起,只能马上带着魏军士兵和百姓们,隐蔽起来。
可那五名士兵,却无法返回,只能在水中更加拼命地划桨,希望能够早点登上那个山头,躲避秦军。
然而,秦军到来的速度,超乎想象。
此时,大梁城被滔滔河水围困,城内之人,可谓插翅难逃。但是,为防万一,秦军还是组建了许多支快速巡逻部队,绕着大梁城,往来巡逻。
那五名拼命划着木排的士兵,在离小山头还有一丈许的地方,就被秦军发现了。
秦军喝令他们返回。
五名士兵自然不回听命,抓紧往小山头划去。反正,这支秦军队伍也是在陆地上行进的,没办法涉水去抓他们。
“嗖!”“嗖!”“嗖嗖嗖!”
秦军根本就不多罗嗦,领头的司马一声令下,立即乱箭齐发。
隐蔽着的刘信和白起,只能眼睁睁地,望着那五名魏军士兵,全部中箭,落进滚滚河水之中。
那张木排,也立即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