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所谓君子
正月初九。
顾沉晏正式行罢拜师礼,成为傅弘文的第四个入门弟子。
在他之上,还有三位师兄。
大师兄自然是傅弘文的次子——傅家四郎傅易恒。傅易恒如今已二十五岁,且还要准备下个月的春闱,平日里并不与顾沉晏等人一处读书。
其余两位师兄都与顾沉晏年岁相差不大。
二师兄是王翰林家的幼子王豫之,今年十二岁,正在准备下一科的县试。
还有一位师兄叫林恒,今年十岁,是傅弘文察视京郊村学时发现的,虽是个寒门子弟,但天资超凡,进学不过一年,便读到了四书。
平日里傅弘文忙于国子监的差事,因而顾沉晏、王豫之、林恒三人仍是要到傅氏家塾里跟着学究读书。
……
***
元宵之后,顾沉晏辞别了李家与卫举人,开始到傅氏家塾读书。
傅氏家塾由一名姓庄的老学究坐馆,位置就在傅家大宅的东南角,是一个临街的单独小院。
前院的正堂就是学厅所在,厅上陈设简单,除了正中的两幅孔孟双圣画像,就是一些书案坐席等物。
两侧厢房也做了改置,一侧是庄学究的小书房,一侧是供学生们休憩的茶休间。
后院则是住着庄学究的家眷。
家塾里与李家那边的时间安排差不多,每天辰时是学生们自己晨读,辰正时分正式开始上课。
庄学究每天早上授课一个时辰,再之后就是一个一个考校提点学生功课。
午间能休息一个时辰,下午庄学究只讲学半个时辰,到了申正时分便可散学。
因着散学的早,大家伙基本都再练练字或温会儿书再回家。
家塾里拢共只七八个学生,加之又是实打实的师兄弟,顾沉晏、王豫之、林恒三人平日里关系颇为亲厚。
……
上午散了课,众人都一处在茶休间吃午饭。
午饭是庄学究的妻女所做,有一个肉菜两个素菜,外加一碗鲫鱼豆腐汤,虽然算不得丰盛,但足以吃饱。
“沉晏先前怎会读九经科?”
二师兄王豫之一边扒着饭,一边问道:“我听学究讲,九经科虽称九经,实则是须考十三经,你有这功夫读通这十三经,怎地不好生学文辞章句?”
为何不学章句文辞?那可说来话长了。
顾沉晏整理好自己的餐盒食具,含笑说道:“我朝取士既有明经与进士两科,自然有其缘由。我当初读九经,只以为经科应试会简单些,但读了之后方才明白,科考一路都不好走,进士如此,经科亦如此。”
“沉晏此话差矣。”
顾沉晏话音刚落,就有一傅氏学生出言反驳道:“进士三年得一考,录选不超百人,自我朝立国以来,凡中进士者,皆为高达显宦、辅国治民,岂是经科能比?”
他虽然说的直白,但也是当下大多数人的看法。
虽然经生与进士一样都可做官,但所有人都觉得进士的地位更高,而经科天生就如小妇之子,上不得真正的台面。
顾沉晏不欲与他多辩,只说:“进士策论天下、时务治国,明经传承文脉、教化黔首,若能以家国天下为先,自可称君子,何须计较出自经生或是进士?”
王豫之亦是出面打圆场道:“此言不错,我朝读书人六成师孔,四成师孟,孔孟一脉相承,本属同源,皆为君子,自是无须再论经科进士高低如何。”
孔孟属同源不假,但却并非真的一脉相承。
就从最根本的人性而言,孔子虽有言“性相近也,□□也”,却从提过人之本性善恶,而孟子是明确提出了“性本向善”。因此,仅从教化人性上,孔孟两人的观念思想就是有不同的。
况且孔子行事喜欢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很有先贤圣人之风;而孟圣却是直言诫告,专治各种不服。
本朝文人要么师孔,要么师孟,数年来互比高低、暗暗较劲。
顾沉晏心里晓得,师兄王豫之说出这番话,显然并非真心认为孔孟乃为一脉,不过是为他解围罢了。
毕竟孔孟之争难分高低,但进士与明经的地位一目了然。
他曾读九经一科,虽现改学进士文章,但总归是不愿人过于贬低经学。
作为师兄弟,王豫之跟林恒怎能不懂他的心思,明白顾沉晏才新入学不好多言,这才出来帮着打圆场。
“所谓举物欲徐而有序,嚼物欲宽而有容[注],师兄如此食相,何以论君子?”林恒也出来岔开话题,对王豫之说道。
王豫之确实吃相有些不雅。
只是被林恒这么一说,却也不恼,眼珠一转就反笑道:“《礼记》有云‘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师弟最尊礼仪,今日怎地忘了?”
林恒反应过来,看了一眼面前的餐盒汤碗,确实没有摆放整齐,不由一笑,诚声说道:“原是我行事失了礼数,多谢师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