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人如鱼得水
“碧玉院……虽然宽敞,但是不是偏了些?”定国公略一思索,觉得不大合适。
虽然元盛井皮了些,但终究是亲生的,住的太远了,他想要去收拾儿子,也不方便不是?
“有道理。”经过定国公一提醒,长公主也觉得有些太远了。
定国公:“青越院呢?”
“位置不错,就是小了些。”长公主轻轻摇头。
毕竟元盛井是亲生的,绝不能委屈了他。
又要位置好,又要地方大,定国公便道:“不如就将二房住过的那个院子翻新一遍?”
“朱光院啊……”长公主想起二房的算计,虽然心底很是厌恶,但还是要考虑定国公。
毕竟那是他的亲兄弟,虽然被他亲自赶走了,但谁知时间长了,他们兄弟又会不会冰释前嫌呢。
定国公却越想越觉得合适,干脆利落的拍板:“就这么定了,反正他们也不会再回来了,这么好的院子别浪费了。”
夫妻两人有商有量地将元盛井的院子定了下来。
全程围观却插不上嘴的元盛井:……
饭后元盛井便以遛食的借口,让侍女提着灯,带他去朱光院转一圈。
他得去看看那边的院子情况,想要以后住得舒服,肯定得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才舒心。
虽然这里空了三年多,但府里的下人还是会定期打理,所以并没有野草疯长和积灰已久的样子。
屋里除了家具以外空空荡荡的,很明显原来摆放的东西都被收走了。
元盛井也是后来问了府里的猫猫,才知道他出生当天夜里,二房一家就带着‘思乡情切’老夫人,一同回了老家。
元盛井也就猜到了,他们就是想要害自己的人。
既然人都被赶走了,元盛井也就不追究他们了,但他们要是再敢进定国公府,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而二房这一家子,被赶回老家后,都无法适应村里的粗陋生活,一个个都愤懑不已。
只有老太太一人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虽然生活在村里,但是祖宅是重建过的,肯定和京城的定国公府没法比,但在十里八乡中,那绝对是令人艳羡的、一等一的豪宅。
二房的人不喜欢,但老太太却是发自内心地欢喜。
以前她在京城,虽然地位高,但毕竟是半路发家,在权贵眼里那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村妇,所以她并不喜欢出门,在院子里给自己弄了一片菜地打发时间。
虽然锦衣玉食,但心里空虚寂寞,所以对于常陪伴在身侧的小儿子便偏爱了些。
虽然如今是被小儿子连累被迫回乡。
但村里人哪里知道这些,只看到老太太带着二房一家子衣锦还乡。
老太太为了自己的面子,便不允许小儿子在外面乱说,否则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因此,老二一家还在私底下闹了一场。
最后还是因为元盛朝的一句:“你们若再闹,就是将咱们这一家子回京的路,往死里堵。”
这才让二房消停了下来。
老太太回村后,以前和她关系好的,还是关系不好的,现如今对她都是格外恭敬,能陪她说话解闷的人自然也多了。
她还是喜欢亲自下地干活,在权贵眼中只会觉得她粗鄙,但在村里人眼中,她这是淡泊寡欲、不忘本的表现。
不管是村长、里长还是县令,逢年过节都要亲自来拜会、给她请安,她虽然不喜欢这种应酬,但总归是长脸的。
更何况定国公府,每月都会大张旗鼓地来人给她送钱送物,让她在生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享受万人敬仰的爽快。
所以老太太已经乐不思蜀了,甚至偶尔也会感叹没有早早归乡享福。
苦逼的只有二房一家子,他们并可不像老太太还有定国公府的奉养,毕竟两房早已分家,二房在府里时,自然吃用都走的是府里的开销。
按道理分家的资产虽然大房拿走了五成,但二房手里也有三成,他们也不至于穷困,可惜以前二房夫妻俩都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主。
一个是在花娘的肚皮上撒钱,一个是娘家人一伸手就打肿脸充胖子,三成的家产也被挥霍得至于一成了。
原以为自己儿子会是以后的定国公,所以这夫妻二人压根没有想过钱花完了怎么办。
所以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开始老太太还会心疼小儿子,给他们补贴一些。
可老太太的私房钱全补贴给他们,也经不住他们挥霍,后来老太太见小儿子太不成器,终于明白小儿子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更况且在村里,乡亲们都上赶着陪她这个老太太聊天解闷,她也不需要小儿子的陪伴了,渐渐的便不再给他们钱。
没了老太太的补贴,二房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还只能这么憋屈的过。
夫妻俩忍不住开始埋怨对方,日子也逐渐鸡飞狗跳起来。
二房长子元盛兴见家里乱成一团,干脆去老太太那要了些钱,留书一封后就包袱款款的去当游侠了。
而元盛朝回来后,便开始给自己物色合适的夫子,然后一头扎进了学堂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