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由于演员们都是学生,拍摄时间很难凑到一块,张导演只能边拍边剪,以此来减少制作时间。
张羽芯熬了几个大夜,将之前拍摄的素材剪了一半,却越看越不满意,删删减减又推翻重头来过后,张羽芯终于承认,自己陷入了瓶颈期。于是孟施晴听她诉苦的频率高了很多。
某天回家路上,孟施晴见到路边有一个显眼的广告牌,上面宣传的是美术展相关的资讯内容,孟施晴想起张羽芯最近的状态,突然决定带她一起去看看。她拿出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搜了搜A市附近的艺术展,刚好发现有个热度蛮高的画展,将于周三晚举行。这个画展将展出几位新兴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位的名字,频繁地在相关帖子的评论区中提起。
看来这场还有热门画家出席。
孟施晴虽然不懂艺术,但想来摄影和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说不定张羽芯去一趟,枯竭的灵感池里就能再度涌入活水。
张羽芯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喜上眉梢,忙不迭应下。
六点半停止入馆,孟施晴和张羽芯这天下午最后一节都有课,还是同一节,算下来时间有点赶,但幸好这节课老师不拖堂,她们得以一下课就打车赶到展馆。她们卡着最后几分钟入馆,此时距离闭馆还有一个小时,现在人不多刚好可以慢慢看。
展馆里面很安静,柔和的灯光不显刺眼,晕染出高雅的氛围感,空气中带着清新又不失典雅的沉香,颇有意境。
入口就是一座巨大的白色雕像,似人的状态却又没有人的四肢或五官,空灵地仰着“头”,不断往顶上延申,很是震撼。
往里走是 条小道,两边白墙上挂着风格各异的画,有些浓墨重彩,有些轻描几笔,右下角贴着作者和作品立意,对孟施晴这类入门级别的“小白”比较友好。不知是不是年轻画家的通病,他们作品的表达方式多少有些外露,即使不看贴着的立意,只看画就能清楚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张羽芯却很爱这样的风格,她喜欢直白的、浓烈的,和她的拍摄风格正正相反。
“人总会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张羽芯为自己辩解,“艺术审美也一样,所以喜欢相反的风格没有什么稀奇的。”
孟施晴听完觉得很有道理,用醒悟的表情点了点头。
她倒是喜欢简洁含蓄的画作,可惜的是走完半个场馆都没见到太多这样风格的作品。越往后人越少,和前面不同,后面的场馆被分成了一块块的区域,摆放着同一位画家的相关作品。张羽芯和在场的一位画家聊了起来,让孟施晴自己去看其他的。孟施晴于是继续往后走,走到场馆尽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TiYa.
孟施晴在推荐这个美术展的帖子底下,频繁看见的一个名字。
十八岁时就凭借着一幅黑白画像在圈子里彻底走红,几年来灵感不断,却不落入俗套,个人风格独特,是行业内前辈亲口认可的,最有灵气的新生代画家。她的展位没有人,工作人员正在将为数不多的画作——往外搬,孟施晴才意识到这里人少的原因。
Tiya的展厅已经停止游客参观,可饶是这样,她还是一眼看到了,位于展厅最中央,那副巨大的画像。
那是一只巨大的黑白蝴蝶,张着乌黑朴素的翅膀,像是没有了生气被做成了标本,生生地刻在了相框上。
第一眼看上去再普通不过,却不知为何摄人心魂,让人忍不住走近。
越近,看到的细节越多,位于蝴蝶翅膀底下,是如血脉般紧密相连的脉络,深浅不一,营造出一种血液流动的感觉。
即使被困在这里一动不动,却仍在爆发出强烈的力量。
孟施晴这才明白,那种吸引名叫生命力。
孟施晴久久移不开视线,惊叹于浅浅一幅画却能表现出如此浓烈的情绪,她不自觉再走近了些,却被一旁工作人员拦下。
“不好意思女士,我们展厅已经关闭,不对外开发了,抱歉。”
“噢,好,不好意思。”孟施晴停下脚步,有些怅然若失地点了点头。
那幅画已经被取下,盖上了黑色布料保护,被几位工人小心翼翼地抬了出去。
孟施晴收回目光,颇为不舍,她问向刚刚的工作人员:“请问,这个展厅明天还开放吗?”
Tya的回只在今天这场展示噢,后续活动安排会在公众号上发布,感兴趣可以多多关注。”Tiya人气很高,工作人员对穷追不舍的粉丝都见怪不怪,现下见孟施晴这样问,便拿出常说的那套说辞。回去路上,孟施晴拿出手机,真的去关注了工作人员刚刚说的工作号。
上面放了些Tiya的作品,最上面一条推文,封面就是孟施晴刚刚看到的蝴蝶。
作品叫无名,Tiya在文中解释了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因为这幅画是在没打任何草稿下,仅凭冲动和当下的灵感创作出来的,所以觉得,不取一个正式的名字,才最能代表它的意义。就连“无名”这个名称,也是后面爆火后,圈内人提到时随口取用的代号。
果不其然,这副蝴蝶画像就是在十八岁那年,让她一举成名的出道作品。
公众号的文章不多,没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