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信心
中国第一档访谈类的节目是1993年上海东方卫视开办的《东方直播室》,她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主持人作为“串词”形象出现的一贯传统。
而真正将这一类节目推向高潮的,则是中央电视台在1996年推出的《实话实说》,一度成为了当时中国电视荧幕上最火热的节目之一。
《实话实说》的形式非常新颖,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展开对于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中某一话题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形式之后也被很多其他电视台争相效仿,其中就包括凤凰卫视大火的现象级访谈节目——《鲁豫有约》。
今天周清茹所要参加的这场访谈同样借鉴了那些前辈节目的风格,除了主持人和六位复赛选手外,还邀请了五十位现场观众。
这些观众都是通过电话和网络招募来的,大多对服装设计抱有相当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其中不乏从业者或是相关专业的学生。
这在很多访谈类的节目当中都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专业的现场观众往往可以避免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嘉宾产生良性互动和共鸣,由此提升节目的整体观感和质量。
当周清茹走进演播厅的时候,观众席上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他们这群“主角”的到来立马就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视线齐刷刷地投了过来,随后就是爆发出阵阵欢呼。
“哇,真的是艾伦老师,他可是着名的美籍华裔设计师,听说还在巴黎的埃弗尔铁塔下办过个人作品大秀。”
“刘教授是中央美院的权威专家,还是我老师当年的博士生导师,哈哈,我也算是刘教授的徒孙啊。”
“姜姐姐好漂亮啊,不愧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听说她们公司马上要发布冬季款的新品了,到时候必须买几件。”
“那个是雷子吧?我在北京看过他的作品展,应该算是现在国内先锋服装设计师的代表了吧?”
观众们热情高涨,纷纷为自己所支持的嘉宾叫好,但当有人把注意力落在周清茹身上的时候,话语的内容则完全变了模样。
“最后面那个女的是谁?好像没见过啊?”
“是啊,太年轻了吧,她也是这次的嘉宾?不太可能吧。”
“听说这次复赛有一件黑马作品突围了,设计者就是一个不知名大专的学生,该不会就是她吧?”
“这种套路常有的啦,电视台为了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故意找一个其实没啥水平的选手来做宣传,这就叫‘草根逆袭’。”
周清茹听不清这些“闲言碎语”,但她能够从观众们的眼神变化里感觉到“质疑”和“不屑”,加之其他嘉宾和电视台工作人员有意无意的“冷落”和“无视”,一种自卑感瞬间涌上心头。
乐观向上和内心敏感其实并不矛盾,不管是在王莺花刚离开的时候,还是在初到上海“水土不服”的时期,周清茹都经历过人生低谷。
那段时间里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她都会“小心翼翼”,旁人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是举动就会引发她的胡思乱想。
为了不让自己“添麻烦”,周清茹会主动选择“隐身”,什么“走路的时候把头埋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为了避开熟人而去绕路”之类的都是她的常规操作。
还记得刚住进新康里的时候,周清茹每次下楼都要在三层阁门口的楼道转角等上一会,确认二楼亭子间的大块头不在外面才会快速通过楼梯从灶披间那头穿到弄堂里去。
所以一个如此在乎别人看法的女孩却能够一次次找回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那些出现在她身边的“人们”。
云阳村的时候有杨守安、阿四、老书记和隔壁嬢嬢,弄堂里有叔叔婶婶、萍萍还有像长脚夫妻、宁波爷叔、申婆婆这样的热心街坊邻居。
周清茹无疑是幸运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人照顾着她因为悲惨童年而变得有些脆弱的内心世界。
就好像此时此刻在被所有人“孤立”的演播厅里,有一只温暖的手适时地贴在了她有些颤抖的后背上。
“周小姐,别紧张,你只是比他们年轻,不代表你的作品比他们的要差,加油,让这些观众好好看看你有多厉害。”
白鸽早就看出了周清茹的情绪变化,也很快意识到了这种变化的原因由来。
她今年只有23岁,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上海电视台工作,满打满算到现在也就才半年的功夫。
传媒行业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属于高薪行业,但内部的竞争可谓是惨烈至极。
像白鸽这样名牌大学毕业又颜值颇高的实习生比比皆是,想要混出头就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在白鸽这半年的工作当中,被前辈当“牛马”使唤,被领导当“孙子”训斥,被嘉宾当“服务员”投诉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头一两个月里,她还会因为白天被“批评”了就晚上一个人偷偷抹眼泪,但后来就发现这些“鞭策教诲”其实和她的工作好坏压根就没啥关系。
所谓的“傲慢”和“轻视”完完全全只是因为她“新人”的身份。
而现在的周清茹同样在遭受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