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战乱与冲突 > 第11章 太康失国

第11章 太康失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史学家推测,大禹建立夏朝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不知道确定这个时间点的依据是什么,总之夏朝出现在四千多年前,是确定无疑的。但夏朝的版图,其实无法与现在相比。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是有崇部落酋长。有崇以嵩山为中心,鲧被舜帝杀死,却委派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大禹治水有方,被舜帝改封为夏后氏。继承父亲崇伯爵位的大禹,也变成了夏伯。

华夏,中华,这样的称谓延续了数千年。那么华夏的华,到底是什么含义?有人说是华丽、华美之意,这样的解释,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其实,炎帝、黄帝的父亲是少典。继续往上推,少典是伏羲的后裔。而创立八卦闻名的伏羲,是华胥氏的后裔。

当时还是母系社会,燧人氏是伏羲的父亲,华胥氏是伏羲的母亲。所以有可能,中华、华夏的“华”,与炎黄子孙的始祖华胥氏有关。而华夏的“夏”,与大禹父子建立的夏朝有直接关系。

大禹、夏启父子俩,都是夏朝的明君。而夏启的儿子太康,在接替夏王之位后,完全抛弃了父、祖对朝政的热情,对黎民百姓的关心。那么不理朝政的太康喜欢干什么?两个字:打猎。

家花不如野花香,野味的确是美味。作为一个君王,爱好打猎无可厚非,但不能荒废了朝政。虽然夏王名义上是华夏共主,但在夏朝周围,不愿意臣服夏朝的部落、方国比比皆是。

被大禹击败的三苗,被夏启消灭的有扈氏,是两个典型。

实际上在夏朝统治的471年间,由于内忧外患,夏朝曾经多次迁都。从最初的阳城,后来晋阳、安邑、夏台、斟鄩、斟灌、帝丘、原、老丘先后成了夏朝的国都。一个朝代九个国都,罕见。

夏朝的版图,也不过几十万平方公里。而接受或被动接受夏王统治的部落、方国,分布在夏朝周围。实际上,夏朝处于这些部落、方国的包围之中。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夏朝就会出现动荡。

这些部落、方国,必须按着大禹在世时的规定,每年给夏朝贡献金银、牛羊、粮食、布帛和奴隶等。在这些部落、方国里面,总有像有扈氏这样的“刺头”。当时有扈氏以“王道由天定,非人所能改”为由,拒绝参加“钧台之享”,拒绝每年给夏朝贡赋。

这就给了夏启出兵的理由,通过“甘之战”,有扈氏被灭。到夏启去世前,夏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但外患依旧,内忧又起。夏启五个儿子争夺王位,武观被杀,太康继承夏王之位。

太康是一位合格的打猎爱好者,却不是一位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有时候出去打猎,几天、十几天不回来,是常有的事。太康打猎,甚至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甚至几十天、几个月不回来。

野味、美味、佳肴,离不开美酒、美女搭配。只知道享乐的太康,早已经把朝政、国家、文武大臣抛到了九霄云外。夏朝周围那些依附、臣服的部落、方国,尤其是实力较强的,早就与夏朝貌合神离,早已经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后羿、寒浞先后出场。

后羿是东夷有穷部落的酋长,也可以说是有穷国的国主。后羿的耳目,早已经把太康的爱好,出行的路线和时间,告诉了后羿。后羿大喜过望,趁太康外出打猎,派兵截断了太康的归路。

和后羿带领的将士相比,跟随太康打猎的将士并不多。太康不敢与后羿交战,于是和手下人落荒而逃。那些跟随太康打猎的随从,早就对太康荒废朝政、远离贤臣、重用奸佞、不理民生颇有怨言。见后面后羿的追兵越来越近,好多随从都跑了。

后羿,就是被神化射落九个太阳的那位。后羿是一位射箭能手,箭无虚发、百发百中。太康骑的马是宝马,可以说日行千里。后羿虽然在后面紧追不放,但与太康的距离越来越远。

再追下去,太康就会跑掉。一旦跑掉,太康搬来救兵,后羿就危险了。后羿不再迟疑,他在马上弯弓搭箭,一箭把太康射落马下。后羿的援兵随后赶到,经过一番搏斗,后羿控制了朝政。

后羿本以为篡位困难,想不到太康早已经失了民心。夏朝臣民以为后羿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明君,又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射箭能手。所以太康被杀,后羿篡权,并没有多少夏朝人反对。

这次事件,就是夏朝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古代的帝王、君王,喜欢称孤道寡。但当一位昏聩的帝王、君主身边没有了文臣,没有了武将,没有了百姓,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文武大臣反叛、篡位时有发生。有的反叛夺得政权,成就了一段盛世;有的则不然,就像这位后羿。为了掩人耳目,他假惺惺地让夏启的另一个儿子仲康继任夏王。

而后羿掌握了夏朝的实权,成为有史以来华夏族第一个权臣。但大权在握的后羿,不是整顿朝纲,发展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而是继承了太康的衣钵。美女、美酒,后羿比太康还要太康,过起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