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夏朝系列战事
公元前2070年大禹、夏启父子建立的夏朝,历经姒禹、姒启、姒太康、姒仲康、姒相、姒少康、姒杼、姒槐、姒芒、姒泄、姒不降、姒扃、姒廑、姒孔甲、姒皋、姒发、姒履癸,共历十七后、十三代。后羿称王,寒浞建立寒国,但二人都不在其中。
自夏启开始,大禹的后代开始以国号为姓。姒启就是夏启,姒少康就是夏少康,等等。少康的儿子姒杼,也叫夏季杼。
延续了上百年的伐三苗之战,从尧帝、舜帝一直持续到大禹时代。夏启继位前,发动了攻益之战,成功子承父业。攻灭有扈氏的甘之战,拓展了夏朝的疆域,巩固了夏启的统治地位。
夏启有五个儿子,太康、元康、伯康、仲康和武观。但这五个儿子,前四个都没有很突出的才能。而最小的武观,虽然有一些才能,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夏启之后的王位应该由太康继承。
面对至高无上的王权,被流放到西河的武观坐不住了。眼看着武观越做越大,夏启只好抛却父子之情,派遣彭伯寿攻打武观,这就是夏启攻河西之战。但继位的太康,上演了“太康失国”。
夏相不甘心王权被寒浞篡夺,发动了攻东夷之战。但相的能力平庸,虽然有斟鄩氏和斟灌氏的支持,但还是被寒浇率领的有过氏击败,兵败身死。夏相的攻东夷之战,变成了浇灭相之战。
长大成人后的夏少康,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发起了复国之战。复国之战实际上有三次主要战役,包括夏季杼灭豷之战,灭浇之战,破寒浞之战。豷就是戏,就是寒浞次子寒戏。
少康复国后,再接再厉、励精图治。不但使夏朝驶入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轨道,而且因为少康重视民生,尽量对周围的部落、方国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国家稳定,少康中兴,水到渠成。
季杼不但是少康的儿子,还是唯一的王位继承人,也是协助少康复国的主要将领。想当初尧帝把娥皇、女英嫁给虞舜,只有娥皇给虞舜生了个儿子商均,商均的儿子就是虞思。
少康娶了虞思两个女儿大姚和小姚,也只有大姚给少康生了个儿子,就是季杼。少康经常给季杼讲解太康失国的经验教训,并且和季杼一起商议国家大事。这对季杼的历练,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国力越来越强大,来夏朝朝贡的部落、方国逐渐增多。但还是有一些部落,例如东夷大多数部落,根本不拿少康当回事。东夷仅有一个方夷部落,每年象征性派人送来一些贡品。
少康复国之初,国都在纶城,即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东南。这是虞思当初给少康的封邑,复国后就作为国都。少康去世,季杼继位。纶城离东夷较近,季杼就把国都迁到了老丘。
迁都防范东夷,这只是第一步。为了彻底解决东夷问题,季杼还在其它方面做了准备。除了大力发展农业,招募和操练士卒。为了尽可能消灭敌人,尽最大可能保护己方将士,季杼改进了将士们的甲胄。对进攻利器长矛,也进行了一些改进。
在各方面准备就绪以后,季杼亲率大军,发动了攻东夷之战。面对杀伤力强大的弓箭,锋利的长矛,能够全方位防护的甲胄,夏朝大军势如破竹。东夷各部落惊惶万状,纷纷表示臣服。
季杼率领的征伐大军一直打到了海边,使夏朝的疆域得到了很大扩展。到季杼儿子夏槐继位后,不但方夷,就连风夷、黄夷、于夷等部落酋长,一致表示尊夏朝为主,九夷开始给夏朝纳贡。
战争都有其两面性,季杼攻伐东夷,推进了东夷和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与融合。对以后华夏的大一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鉴于此,后世史学家把季杼,和建立夏朝的大禹相提并论。
在夏槐任夏王时期,发生了洛伯与河伯之战。洛就是洛水,河就是黄河。洛伯与河伯,是河洛地区的两大家族。这一时期,河洛一带是这两大家族的封邑。这时夏朝的国都,仍然在老丘。
洛伯与河伯之战,可以认为是夏朝内部的战事。
商部落是契的封地,当初为尧帝所封。契是帝喾之子,也是商的始祖。夏槐当政时,商部落首领王亥,经黄河故道去有易部落经商。由于王亥在男女之事上发生问题,被有易部落首领杀死。
有易部落,在今河北省保定以东。而商部落,在今河南省商丘一带。如此遥远的距离,足见商部落的人,是经商的好手。
出了这么不光彩的事,继位为商部落首领的王恒,不愿意把这件事张扬。于是接受了有易酋长的财物,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王恒是王亥的弟弟,他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王亥儿子不干。
王亥的儿子叫上甲微,为了替父报仇,他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率领一支船队北上,发起了伐有易之战。结果上甲微赌对了,他不但为父亲报了仇,还从王恒手里夺取了商部落酋长之位。
伐有易之战,导致了商部落内部的纷争。虽然商部落濒临崩溃边缘,上甲微又和王恒的儿子进行了内斗。但最后,上甲微凭借自己的实力、能力和威望,建立了商部落的国家雏形。
从少康复国成功开始,历经夏季杼、夏槐、夏芒、夏泄、夏不降,是夏朝中期比较稳定的一个时期。尤其在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