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武丁的文治武功
武丁既是一个政治强人,也是一个军事强人。只有这样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又有雄心壮志的君王,才能诞生“武丁中兴”。
第九任商王太戊,尽管在位长达75年,也是“三示”之一。三示指太戊、太甲和祖乙。这三位商王,对商朝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与武丁的文治武功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史学家把武丁在位的59年,称为“武丁中兴”。继位的儿子祖庚在位仅7年,有人把这7年称为“祖庚中兴”。这两段时间合并起来,有人称为“武庚中兴”。其实祖庚中兴,是武丁中兴的延续。祖庚是个守成之君,是站在父亲武丁建立辉煌基础上的。
武丁不是一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君王。继位之初,他就有一整套理顺王权,管理百官,讨伐四夷的战略主张。为了推行自己的这些主张,武丁不顾情面,用傅说取代了冢宰。冢宰在继位前就跟随武丁,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或许冢宰思想保守,或许不愿意推行武丁的治国方略,总之是被傅说取而代之。
武丁之前,军事实力并不算强大。这也是周围一些部落、方国,时而归顺,时而反叛或脱离商朝的原因。为了壮大商朝的实力,武丁别出心裁,用联姻的方式,把强大部落、方国的军队、将士为己所用。妇好、妇姘,就是两位来自其他方国的杰出女将。
妇好、妇姘既是妻子,又是武丁麾下女将。她们跟随武丁或独自领兵,或与其他将领密切协同,为商朝立下了很多战功。
其实不管用什么办法,能够壮大自己的力量,或者其他力量能为己所用,成为自己的助力,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通过自己,还有王族成员与其他部落、方国的联姻,武丁建立了有利于商朝稳定发展,并且发展壮大的军事和政治联盟。参与联盟的越多,周围的敌人和对手就越少,就越有利于国内安定。
一个国家或王朝强大的标志,是国内政通人和,外邦心服口服。在武丁的运筹帷幄之下,在一些忠心耿耿大臣的辅佐之下,商朝出现了难得的崭新局面。直接表现为百姓安居乐业,各级官员尽职尽责。王权畅通无阻,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一派祥和。
稳定的社会环境,对武丁招兵买马,收取赋税,使国库充盈变得容易。民富国强,兵强马壮,商朝的鼎盛延续了数十年。
有了这些稳固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建立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也就水到渠成。
这样的军队,不仅可以稳定国内局势,也可以随时应对周边复杂的事态。对那些不愿意臣服,或者三心二意的方国,出兵攻打、征伐甚至剿灭,就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情。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古以来皆如此。周围数以百计的部落、方国,总是觊觎富庶的中原地区。不是经常抢劫粮食、财物,就是侵占地盘。这些不稳定因素,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
由于强大的威慑力,武丁不但能随时调动商朝军队。就连那些依附于商朝的部落、方国,其军队也可以随时听候武丁的命令。不听话就攻打,就征伐;听话的,就要随时参加军事行动。
通过发动一系列战争,商朝的土地、人口、资源都在增加。在战争中俘获的敌方俘虏,在一些情况下,因为不同的原因会被杀掉祭祀祖先。有时候俘虏会被留下,成为王朝和各级官员的奴隶。身强力壮的俘虏,是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最佳劳动力。
只要被武丁发现是人才,或者文武大臣推荐的人才,武丁都是亲自考察,择优录用。奴隶出身的傅说成为武丁的股肱之臣,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对那些俘获的敌方国主、将领,只要诚心诚意归顺,能力突出,武丁也会给予重用,让他们建功立业。
一个国家或王朝越强大,其它国家或王朝、方国就越恭敬有加,甚至愿意以强大的国家、王朝马首是瞻。古代如此,近代如此,当今社会也是这样。只奉行仁义道德,永远不可能强盛起来。
有了强大的军队,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震慑周围的势力。从弱小到强大比较难,从强大到衰落,则是非常容易。所以武丁开创的盛世,的确与武丁个人的魅力,制定的办法、措施等治国方略有直接关系。武丁是古代华夏的雄主,当之无愧。
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军队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保证。商朝发达的手工业,也值得大书特书。司母戊大鼎,是商朝铸造业发达的标志。铸造各式各样的兵器,那更不在话下了。即便是在今天,铸造这么大的青铜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了充足的粮食,有了充足的兵源,有了锋利的兵器,建立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不是难事了。武丁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君王和统帅,而且能够直接领兵打仗。他有时候统领步兵,有时候率领兵车,与将士们一样奋勇杀敌。亲力亲为,善莫大焉。
在几十年攻伐战过程中,武丁遵循的是“北守南攻”策略。这可能与南方面临大海,四通八达的水网有关。江淮一带及长江流域,又是鱼米之乡。占领这些地方,可以提供充足的粮食。
而北方除了大片草原,就是高山、沙漠等。这样的地形地貌,不利于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