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战乱与冲突 > 第53章 战败的阴霾

第53章 战败的阴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不是奄父等将领和侍卫奋力保护,不顾一切阻挡箭矢和刀枪,拼命杀出重围,姬静能不能活着回到镐京,还真不好说。

周军与姜戎人的这次大战,发生在公元前789年。地点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南。当时这里也被称为千亩,所以这次大战也称为“千亩之战”。但此千亩,不是彼千亩,当时叫千亩的地方不少。

经过这一次惨败,周军元气大伤。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开启了围攻西周的模式。南国将士伤亡惨重,江汉的地盘,很快就成了楚国人的美餐。

君王的昏聩,往往在晚年。姬静继位后的第四十三年,他听信宠妃女鸠的一面之词,把大夫杜伯杀死。杜伯之死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有传言说,将来会有女子危害周王朝的江山社稷。姬静听闻大惊,命人到处搜罗可疑女子,一些少妇、少女、女童被杀。

杜伯站出来劝谏,结果被女鸠添油加醋,杜伯含冤被杀。其实女鸠之所以诬陷杜伯,与女鸠看上了年轻、帅气的杜伯,但被杜伯回绝有关。妇人的歹毒之心,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杜伯关系莫逆的左儒,因替杜伯辩解了几句,结果被姬静一顿臭骂。回到家里,左儒一气之下自刎而死,这就是刎颈之交。因为杜伯,还有好几位大臣被姬静杀死。晚年的昏聩,可见一斑。

惨死的杜伯,是杜姓、范姓、刘姓的先祖。杜伯之子隰叔逃到了晋国,成了晋国的士师。隰叔,也是范姓、士姓的先祖。

姬静在位46年,于公元前782年去世。他的谥号是宣,姬静就是周宣王。去世前的公元前806年,他办了几件深刻影响后世的事情。根据亲疏远近,把其同父异母弟姬友封在郑,建立郑国,姬友就是郑国首任国君。姬静把仲山甫封在樊,建立樊国。

另外,姬静把儿子姬尚父封在杨,建立杨国。因为自己年老体衰,恐不久于人世,于是立儿子姬宫湦为太子。

关于姬静的死因,有些记载说在圃田游猎时,杜伯、司空锜、大臣祝三个人的冤魂,驾着一辆白马白车,朝姬静疾驶而来。戴着红帽子的杜伯,用一把红弓射出的红箭,射杀了姬静。

显然这样的说法,有些杜撰和牵强附会。更大的可能,是潜逃到晋国的隰叔,化妆成父亲杜伯的样子,用上面离奇的情节,把姬静射死,并且全身而退。编造的情节,可能为了姬静的脸面。

不管怎么说,姬静死后的周王之位,还是顺利传给了儿子姬宫湦。姬宫湦的母亲姜后,是齐国国君齐武公姜寿之女。姬宫湦出生于公元前795年,继位这一年刚14岁。

周边戎狄、蛮夷对中原地区的渗透、抢劫、入侵,几乎是无恶不作,随着周军的惨败达到了新高峰。这样的王朝,这样的国土,这样的军队传到下一任周王姬宫湦手里,西周会走向何方?

年少的姬宫湦,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在父亲留下来的一众文武辅佐之下,姬宫湦开始整顿武备、训练士卒,准备出击或迎击可能的来犯之敌,力争超越其父建立的功业。

姬宫湦精心准备了两年,感觉国力和实力有了一定的恢复。两年后,姬宫湦任命伯士为主将,率领周军攻打六济之戎。结果因为准备不足,或者其它原因,导致损兵折将,伯士战死的惨剧。

六济之戎与其他戎狄部落相比,其实力明显弱小。但即便是这样,心高气傲的姬宫湦,历经两年筹划,准备迎接一场胜利,来为自己增加执政筹码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损失惨重的结局。

这次惨败,对年轻的姬宫湦脆弱的心灵,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本来姬宫湦想通过一场攻伐战的胜利,来团结身边的人,凝聚全国的人心。可谁知,惨败的现实把姬宫湦的梦想击得粉碎。

要知道,这支名不见经传的六济之戎,是最默默无闻的一支戎狄部族。与犬戎、太原之戎、姜戎、猃狁相比,小巫见大巫。是众多戎狄部落的力量在增强,还是周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继位的第二年,这位涉世不深的少年天子,受到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打击。国都镐京发生大地震,导致渭水、泾水、洛水河岸剧烈震动。一段时间后,这三条河流竟然没有了河水,干枯了。

还是因为这次地震,周人的发祥地岐山,竟然山崩地裂,让人不寒而栗。伊洛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导致粮食歉收。

为了发展生产,凝聚人心,姬宫湦请来叔叔,也就是郑国的开国之君姬友,来出任周王室的司徒,也可以称为卿士。姬宫湦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利用姬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团结文武大臣。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力争改变周王室行将就木的命运。

不过郑国初建,很多事情需要姬友亲力亲为,故婉拒了。

姬友成为继晋武公之后,又一个受百姓爱戴,让民众安居乐业的诸侯国国君。他治理下的郑国,虽然国土不大,但百姓生活富足。姬友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郑国成为周王室的一大助力。

姬宫湦娶的是申国国君的女儿,被称为申后。申后给姬宫湦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宜臼。不久,姬宜臼被立为太子。

雄心壮志,不现实;力挽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