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晋国面面观
从西周到春秋初期,晋国的地盘、人口和实力,一直在不断增长。这一时期,无论是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都无法与晋国相提并论。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一统天下的不会是秦国,不会是楚国,更不会是齐国,而是综合实力第一的晋国。
晋国的强大,是周围一系列中小、弱小诸侯国被吞并、被蚕食的结果。当然秦国、齐国、楚国等的强大,也是一个道理。
晋国的始祖姬虞,是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姬发第三个儿子。周成王姬诵和姬虞,都是邑姜所生。而邑姜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因为姬虞被封在唐,所以姬虞被称为唐叔虞。
唐国,是晋国的前身。从姬燮继任第二任国君开始,因迁居到了晋水之畔,唐国就改称为晋国。晋国的南面是周王室所在的周国,所以位置非常重要。按春秋初期的面积,晋国是周国的好几倍,至少是齐国的两倍,与秦国旗鼓相当。姬燮,就是晋侯燮。
晋国的西面,当时还有杨国、霍国、翟国、梁国等几个小诸侯国。晋国西北有一部分国土,与西北的戎狄接壤。隔着几个小诸侯国,西南才是与楚国类似,正在拼命开疆拓土的秦国。
周国的位置,在整个中原地区稍微偏西的地方。北面有晋国,东面有齐国、鲁国,西面有秦国,南面是一系列诸侯国。这么多大小诸侯国,拱卫着一个并不算大的东周国。虽然东周国不大,但那里是王畿,国都洛邑住着周王,住着周王室的王族、贵族。
晋侯燮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宁族继位,称为晋武侯。立国不久的晋国,这个时候与周王室的关系,还是非常近的。晋武侯因为经常跟随周王去其他诸侯国巡视,获得了一些赏赐。
晋武侯去世后,其儿子姬服人继位,称为晋成侯。从第一任国君唐叔虞,到第四任国君晋成侯,因为各种原因,这四位国君的生平事迹,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多少记载。甚至祖孙四代人的出生年月、去世日期,妻妾、子女等,都没有多少记录。
这也难怪,因为直到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纪年。晋成侯去世,儿子姬福继位,就是晋厉侯。晋厉侯公元前859年去世,儿子姬宜臼继位。那位因犬戎之祸迁都的周平王,不是也叫姬宜臼吗?是的。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姬宫湦之子。
这个晋国第六任国君姬宜臼,被称为晋靖侯。他到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国人暴动”那一年就去世了。而周平王姬宜臼,这个时候肯定还没有出生,不知道如此近亲,为什么非要重名。
晋靖侯去世后,儿子姬司徒继位,称为晋僖侯。名字叫司徒?不错,就是叫司徒,而不是担任司徒之职,又是一个奇怪的名字。后世的人,叫国君的大有人在,但叫总统、主席的,几乎没有。
因为这个原因,要避讳国君之名。晋僖侯在位及以后很长时间,晋国废除了司徒之职。公元前823年晋僖侯去世,儿子姬籍继位,就是晋献侯。晋献侯在位十一年去世,儿子姬费王继位。
费王?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姬费王就是晋穆侯,一直到这个时候,晋国国君传位,都是父死子继,堪称顺风顺水,没有什么波澜。晋穆侯在位第四年,娶了齐国国君齐文公之女齐姜。
晋穆侯继位第七年,齐姜给他生下长子姬仇。这个时候,晋穆侯正在征伐条戎。继位第十年,发生了“千亩之战”,晋穆侯战胜北戎,大获全胜。这时齐姜给他生下次子,起名叫成师。
当时有个叫师服的,认为两个孩子的名字起反了。意思是说长子应该叫成师,次子应该叫仇。后来,人们就把晋穆侯子孙后代之间的自相残杀,与姬仇、姬成师两个名字联系起来。
夏朝、商朝、周朝,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人姓氏大爆发、大变革时期。很多国君、贵族或大臣的后裔,因为官职,因为封地,或者其他原因,有了不属于祖辈、父辈的新姓氏。
晋穆侯与周穆王类似,也喜欢征伐,建立战功。另外,晋穆侯还把国都迁到绛城。这个时候,秦国和晋国都兼并了一些周围的诸侯国,国土、人口都有了增加,并且晋国、秦国成了邻国。
晋穆侯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去世。早有预谋的晋殇叔,夺得了国君之位。晋穆侯的长子姬仇,为了身家性命,不得不逃离晋国。叔叔夺取了本属于自己的君位,姬仇焉能不记仇?
从晋殇叔篡位开始,晋国的自相残杀,就拉开了大幕。
公元前781年,在国外积蓄力量的姬仇,率领亲信、随从,杀死了晋殇叔及其追随者,成为晋国第十一任国君。回国夺回君位的姬仇,被称为晋文侯。晋文侯在位期间,正是西周末年的混乱、混战时期。犬戎之祸、西周灭亡;平王迁都,东周建立。
身逢乱世,晋文侯攻伐犬戎,协助平王迁都和建立东周。周平王、周携王,中原王朝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双王并立。这种局面持续了长达二十年。还是晋文侯,袭杀周携王,结束了这种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