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战乱与冲突 > 第134章 晋楚的内乱

第134章 晋楚的内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元前619年,为报复晋国,秦国攻打晋国,占领了晋国的武城。因为晋国在令狐之战中打败秦国,秦康公咽不下这口气。

宋襄公去世后,他的夫人王姬还活着。对宋昭公来说,王姬是他的嫡祖母。但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宋昭公并没有把王姬放在心上。不但疏于慰问和应有的礼节,而且各方面待遇也大不如前。

对此王姬很生气,她是周襄王的姐姐,影响力还是有的。虽然王姬不敢弑君,但剪除宋昭公羽翼的胆量还是有的。经过密谋策划后,王姬指使戴氏族人,杀死了公孙钟离和大司马公子卬。宋襄公的孙子孔叔,也一并被杀死。

为了搞好与卫国的关系,晋灵公派遣解扬前往卫国,把以前晋国占领的匡地和戚第归还给卫国。说是晋灵公,实际上是上卿赵盾的主意。因为晋灵公不过六岁,继位刚刚一年多。

这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让卫国君臣大喜过望。自此以后,坚定支持晋国的霸业,死心塌地追随晋灵公,没有任何问题。宋昭公讨厌楚国,加上卫国,晋国有了两个中原诸侯国的强力支持。

但晋国面对的两个强敌,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都在密切注视着晋国。都希望晋国国内能出现动乱,以便浑水摸鱼。

晋国敌人的愿望,很快就变成了现实。蒯得、箕郑父、先都、士縠和梁益耳等人,对赵盾让先克出任重要职位非常不满。而先克也不客气,他利用手中权力,把蒯得在堇阴的土地夺了去。

公元前618年正月,为了检验军队的战斗力,晋国举行了阅兵。除了晋灵公和赵盾,在阅兵仪式上出风头的,还有先克等少壮派。而先都、蒯得、箕郑父、士縠和梁益耳等人,备受冷落。

先克能够担任上军将,是权倾朝野的赵盾安排的。显然,蒯得等人受到了赵盾的打压。五个人经过一番密谋,先都派遣刺客,把疏于防范的先克杀死了。赵盾大怒,立即派人追查。结果先都和梁益耳被缉拿。审问以后,先都和梁益耳被处死。

从各方面证据来看,这次叛乱的主谋,并非只有先都和梁益耳。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蒯得、箕郑父、士榖也被抓获后处死。

另外还有两个参与叛乱的人,就是贾季和先蔑。两个人提前得到了消息,就跑到了国外。荀林父,成为晋国的重要人物。

平定叛乱以后,赵盾重新组建晋国的三军和六卿。中军将由赵盾兼任,中军佐是荀林父;上军将是郤缺,上军佐是臾骈;下军将是栾盾,下军佐是胥甲。臾骈出身低微,但却是赵盾的亲信。

先克与先都同族,准确说先都是先克的叔叔。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父子都能反目成仇,兄弟都能相互残杀,何况只是同族。

先克,这位年轻有为的晋国上军将,先且居的儿子,先轸的孙子,就这样一命呜呼。在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中,先氏一脉死伤惨重。这样的局面,或许是赵盾愿意看到的。因为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蒯得、箕郑父、先都、士縠和梁益耳五个人杀死。

但表面文章,赵盾还是要做的。他把彘地封给先克的儿子先榖,先榖还没有成年,就有了“彘子”的封号。

齐孝公姜昭,已于公元前633年去世。齐孝公的儿子被卫公子开方杀死,齐桓公的另一个儿子姜潘趁机夺位,就是齐昭公。

公元前617年,晋国夺取秦国的少梁,秦国夺取晋国的北征。

这一年,存在四百多年的蒋国被楚国灭掉。蒋国,是周公旦第三子姬伯龄的封国。虽然蒋国没有了,但留下了蒋这一姓氏。

成得臣在城濮与晋军交战时,斗宜申不但是楚国的司马,也是成得臣的副将。成得臣自杀后,楚成王免去了斗宜申司马一职。

后来,成得臣之子成大心,被楚成王任命为令尹。可以说,是其父成得臣的死,给成大心铺就的升迁之路。眼看着自己不被继位的楚穆王重用,斗宜申就有了杀死楚穆王的计划。

谁知斗宜申用人不当,图谋不轨被楚穆王察觉。公元前617年五月,楚穆王先下手为强,抓捕了斗宜申和仲归等人,两人随后被处死。这就是斗宜申之乱,斗宜申就是子西,仲归就是子家。

公元前616年秋天,北狄人的一支建立的鄋瞒国,出现了四个到处征战的亲弟兄。这弟兄四个,分别是侨如、简如、荣如和焚如。他们率领北狄人,首先侵犯宋国,被宋国在长丘打败。

不甘心失败的弟兄四人,又北上攻打鲁国。鲁文公派叔孙得臣率领鲁国军队,攻打这支到处作乱的长狄人。叔孙得臣让侯叔夏为戎御,车右为緜房甥。为以防万一,还给车右增派了副手。

鲁国军队在咸地,与长狄人的首领侨如发生交战。鲁军击败鄋瞒长狄人,其首领侨如被俘,后来被杀死。随后长狄人又进犯齐国,荣如被齐军斩杀。简如率领剩下的长狄人逃往卫国,简如被卫国人杀掉。焚如率领余众,逃到了太行山南麓。

经过宋国、鲁国、齐国和卫国等国的一系列打击,长狄人的势力被大大削弱。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与华夏族融合。

消灭、兼并南方诸侯国的行动,楚穆王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公元前616年,楚穆王派遣成大心攻打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