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战乱与冲突 > 第138章 楚、秦、巴灭庸之战

第138章 楚、秦、巴灭庸之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自楚国国君开始称王,也就是从楚武王算起,随着楚国国力越来越强大,王室内部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死于非命的国君和大臣,也在逐步增多。楚文王在回军途中去世,死因并不明确。

楚武王是前任楚厉王之弟,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后,熊通杀死准备继位的楚厉王的儿子。熊通随后继位,就是楚武王。

楚厉王并不是真正的楚王,而是去世后追封的。楚国国君真正开始称王,始于楚武王。楚堵敖熊艰仅在位三年,就被弟弟楚成王熊恽杀死。楚成王更加悲惨,竟然被儿子熊商臣活活逼死。

嫡长子熊旅继位,就是楚庄王。继位之后的楚庄王,根本就不理朝政,而是游手好闲、得过且过,大臣们议论纷纷。

因郑国总是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公元前611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终于要有所行动了。他把攻伐的目标定为宋国,但楚国并不直接出兵,而是要求郑国替楚国攻打宋国。

郑国与宋国的实力,总起来旗鼓相当。那么郑国敢攻打宋国吗?当然敢。因为有强大的楚国撑腰,有什么不敢的。

郑国君臣经过商议,答应了楚庄王的要求。在位十七年的郑穆公姬兰,命令公子姬家率领郑军,攻伐宋国。

郑庄公时代,郑国与宋国并不是邻国。两国之间有个小国,叫戴国。公元前713年,宋国、蔡国和卫国攻伐郑国。郑庄公以一敌三,不但击败三国联军,而且趁机兼并戴国,遂与宋国为邻。

宋昭公得知以后,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随后决定派遣华元,率领宋军抵御郑国军队。华元其人,祖上也是名声显赫。他是宋戴公的五世孙,是那位杀死孔子祖上孔父嘉的华督的曾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没开战,牛羊伺候。为了鼓舞士气,宋国主将华元,命令宰杀了不少牛、羊,以便让将士们酒足饭饱,心情舒畅地去和郑军交战。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华元失算了。

也可以说是华元忘记了,所有参战的宋国将士,都分得了一份牛羊肉。唯独没有给自己的车夫羊斟。这谁能不生气啊,就要上战场了,生死较量就在须臾之间。但羊斟不动声色,自有办法。

第二天,华元命令宋军开始出击,两军在宋国的城邑大棘开始交战。宋国将士们摩拳擦掌,准备与郑国军队一决高下。华元命令羊斟把兵车向左拐,羊斟说,昨天你做主,今天我做主。

说着,羊斟就把兵车驶向右边。右边是郑国的军营,就这样华元的兵车一直驶进了郑国大营。这辆行动怪异的兵车,单独闯了进来,郑国的将士们不知所措,所以并没有开弓放箭。

刚一接战,宋国的主将就送货上门,成了郑国的俘虏。

在接下来的混战中,华元的副将乐吕也战死了。宋军被斩首的有一百多,被俘虏的有二百多。四百六十多乘兵车,成了郑国的战利品。很多刀枪剑戟、辎重、粮食等,当然也归了郑军。

发生在宋国境内的大棘之战,因为主将华元的疏忽,竟然以宋军惨败,郑军大胜而结束。得知战报,楚庄王乐坏了。

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所以后世的文武大臣,甚至还有国君等统治者,都特别关照给自己驾车的车夫。车夫的各种待遇不但丰厚,而且因为经常跟随国君或大臣,升迁的机会也比别人大。

同一年,楚国也发生了饥荒。风水轮流转,这饥荒好像也是这样的规律。见时机到了,原来归附楚国的麋、濮当地人,乘楚人不备开始反对楚国。楚国没有防范,结果多次被当地人击败。

麋、濮当地人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庸国的统一指挥下,取得了好几次攻击楚军的胜利。当时的庸国是群蛮的首领,其辖境比中原一般的诸侯国要大很多。包括今四川、湖北的一些地方。

这个时候的楚国,因为秦晋交恶,已经恢复了与秦国的关系。鉴于失败的现状,楚庄王派遣使者,准备联合秦国、巴国,一起攻打庸国。由此可见当时的庸国,实力一定不弱。

见楚国与庸国交战,西戎一些部落也趁机南下,开始侵犯、抢劫阜山、大林、阳丘和訾枝一带。庸国国君,麇国国君,率领各自归附的一些部族,与楚军在选地等不同的地方交战。

这些反对楚国的部落武装,时而合作,时而各自为战,对楚军在当地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向西扩张版图,继位之后的楚庄王,曾经有过向西迁都的想法。在司马蒍贾的建议下,楚庄王放弃了迁都。因为战事胶着,也不可能进行迁都。

附近还有一个甫国,实力也不弱,就成了楚军最初的重点打击对象。在楚军不遗余力的打击之下,有些部族开始溃散。但重点不在这些相对弱小的势力,真正的威胁,难以对付的是庸国。

为了迷惑庸国军队,楚庄王命令大夫庐戢黎,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楚军作为先遣队。而楚军主力,则在远离战场的地方待命。

在庸国的方城,庐戢黎被庸军击败。在以后多次与庸军的较量中,庐戢黎率领的先遣队不是失败,就是与庸军周旋。

果然,庸军因为楚军不堪一击,放松了警惕性。楚庄王抓住战机,命令楚军主力与先遣队在临品会合。楚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