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师夜光有没有情人,赵渊与谁情好,都不是他该插手的事。
那么这二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至今赵朔都没有完全放弃赵渊入储继位的那个后备方案。六皇子还小,上面有这么几个哥哥,早早入储反而容易令他被人看做眼中钉,不若藏拙几年,再看看心性品德。何况这时候婴儿夭折极其容易,固然赵朔不肯说出这句话诅咒自己的儿子,但也得防备这件事。既然巫烛早就断言自己亲生子除了六皇子都不能继位,否则又落入那个诅咒之中,赵渊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近支宗室,父亲早亡,又有极其强势的母亲,近乎完美。固然惠国王太后说的很对,此事不能流露于外,现在赵朔就算是对大嫂也不会承认自己还准备了这一手,但想总是要想的。
正因此,他也不愿意与赵渊提早生出嫌隙,破坏二人之间难能可贵的亲情,让他与自己离心。
说到底情爱这事其实无所谓,只是赵渊和师夜光来往,赵朔毕竟要比其他事更游移不定。他倒不是担忧这二人私下对自己不利,或者因私废公,只是师夜光身份太特殊,人人都知道他是赵朔最迷信的心腹上师,就算赵朔什么都不做,也难免令人将犹疑的目光投到他身上。
想了半日,赵朔终究决定把师夜光调走,令他在旧都原址重建日照寺,振兴教门去了。这不是师夜光的心愿,不过圣旨里说了是他身为佛门中人该做的事,如今功成名就,位列开国列侯之尊,自然要为佛门做点好事。
历来由于祭宫相当实用,宫里倚重女神官太多,佛道二教只在民间发展得出广大信重,但赵朔知道最好还是借助佛道之手平衡势力,何况现在祭宫已经太重了,不能不考虑牵制,从师夜光开始下手挺好的。
这旨意迅速又莫名,颁布之后师夜光就得着手准备,从拨款,征调民伕到规划建筑,都得自己上手。这事他倒不是不会做,只是不喜欢,没有多少兴趣罢了。可惜当年的商王已经成了皇帝,一命难违,不得不遵。
回头赵渊还没来得及筹谋,就被赵朔宣进了宫里。
叔侄二人殿中对坐,长久寂寂无声。
赵渊的礼节一向无可挑剔,静默的陪着叔父坐下,看炉烟袅袅,听殿外风声雨声,隔着窗子沉冷又匆促。二人多年以来已经有一份父子情谊,比起赵朔与自己的亲子,甚至可能更长久。毕竟像他这样一个父亲多半令孩子畏怖交加,可要是作为君主,恩出于上,那还是很容易被人感念的。赵渊又相当恭顺,多年来未曾行岔踏错半步,二人都十分珍惜这一种难得的情谊,交杂父子,君臣,叔侄,甚至还有点心照不宣的知己意味。
比起叔父,赵渊性格宽仁平和许多,不大容易发怒,除此之外治军严谨,令行禁止,也是颇有远见的人物。赵朔常说可惜他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也是真话。他教过赵渊很多事,又亲手与他权柄,寄望良多,从不相疑,赵渊也以忠诚于捷报回应,有来有去,二人对现状都很满意,因此开言劝告就更难开口。毕竟如今局面谁都不想打破。
“我对你寄予厚望,这你是知道的。”
然而话还是得说,且赵朔将语气放得很平和。
赵渊也十分恭顺:“多蒙叔父信任,侄儿愿肝脑涂地报效。”
赵朔叹了一口气:“这事令我为难,并不是因我对你疑心。师夜光此人我很清楚,也是放心的。但他身涉许多机密,并不简单,你二人……这是出给我的难题啊。”
最简单的来说,师夜光是除了皇后,赵朔,顾夫人之外,唯一知道三易而亡这件事的人。更简单的来说,师夜光在赵朔这里,不止看过齐昭昀一个人的未来,那些悄无声息消失的人都哪里去了呢?这些事是不能再翻上来,为人所知的。背信弃义,肮脏丑恶,尽在其中,只好作为暗流,令血色逐渐浅淡。
赵朔句句都说我们并未离心,证明他只怕离心。
多年来他掌握大权,靠的自然不是和颜悦色,而是雷霆手段,笼络人心,不可能每件事都示于人前的。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杀了师夜光,从此之后波平浪静。但现在已经做不得了,赵朔也舍不得。他依赖师夜光比依赖其他人更甚,因师夜光多数时候都无欲无求,虽然不拘礼节,但其实要求很少,更不居功自傲。这等人难以驯服,但一旦驯服,就食髓知味,不能不倚重。
自断一臂,太蠢。何况这一臂还牵扯到了赵渊,赵朔就更不肯了。
单论赵渊这一边,赵朔也心知倘若只因为赵渊看上了师夜光就把他杀了,那未免太反应过度,很难不激起叔侄间的矛盾。
真是棘手。
因此,赵朔暂且只用一个拖字诀,准备静观其变。
赵渊也猜到即使叔父态度柔和又无奈,采取的措施也绝不可能只有一项,于是垂眼道:“侄儿有罪。”
他认了错,但一副“我知道,我不改”的样子,赵朔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拖字诀于是上阵:“我已派师夜光去旧都修建佛寺,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接下来就是北伐,你领一军,这是国家大事,推拖不得,我就等着你捷报频传,万勿令我失望。”
赵渊抬起眼,带出几分喜色:“不敢辱命!”
他大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