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战友来信
那个一直以来都被父亲视若珍宝的小箱子,此时此刻就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程宇的眼前。它安静而庄重,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故事和岁月的沉淀。
程宇深吸一口气,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地将箱盖掀开。刹那间,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时间的味道钻进了他的鼻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叠已经泛黄的信件。这些信件似乎经历过无数次的翻阅,纸张边缘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每一封信都是父亲生命中的一段记忆,或许是远方亲人的问候,亦或是挚友之间的倾诉。
紧挨着信件的,是一张穿着解放军服饰的旧照片。照片中的父亲英姿飒爽,眼神坚定而充满朝气。那身绿色的军装显得格外精神,胸前的勋章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照片旁边,躺着一个小小的本子。本子的封面已经褪色,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陌生的名字和地址。程宇轻轻翻开本子,里面的文字虽然略显潦草,但却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力量——那是父亲刚劲有力的笔迹。尽管父亲只读了短短两年私塾,但他的字竟然比身为大学生的程宇还要漂亮许多,这让程宇不禁心生敬佩。
看着这些物件,程宇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父亲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信件,脸上时而露出微笑,时而又皱起眉头;有时,他会放下手中的信,拿起那张旧照片,久久凝视,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偶尔,父亲还会点上一支卷烟,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然后顺手从烟包盒里抽出几张纸,熟练地折成一个个精巧的三角烟包,逗弄着年幼的程宇玩耍……
那些曾经平凡而温馨的场景,如今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它们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镶嵌在了程宇的记忆深处。
他抽出一封信,信中写道:“程书记啊,许久未见,你在连山可安好?我现于省公安厅任职,初来乍到,诸多不适,幸有领导关怀与同事相助,然其间争斗亦不少,每行一步皆需谨慎。夜深人静时,常念往昔与你于游击队运送物资、传递信件之事,忆你用弹弓打鸟与我分享,念你我挖红薯之乐,更难忘在乡政府你我共事之谊,从文书到乡长,再到书记,情谊深厚。只叹我因家人在省城而返,凭些关系入公安厅。若你文化稍高,我定全力助你,如你所言,文化乃关键,故我们皆需用心培育后代。虽思念心切,然如今身份受限,出行皆需吉普相伴,警务员相随,文书在旁,诸多不便,难以畅叙旧情。遥想当年,你我亲密无间,同穿一裤,共躲草丛,上厕所亦相伴,抓蟋蟀之趣事仿若昨日。”
程宇读罢,心中疑窦丛生。这位省公安厅的旧友与父亲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经历?他们在游击队和乡政府的过往似乎隐藏着诸多秘密。而那些陌生的名字与地址背后,又牵扯着怎样复杂的关系网?
这时,程宇的思绪飘回到五岁那年。当时,有一位叔叔开着吉普车,带着四位解放军叔叔来到家中做客吃饭。那场面威风凛凛,让附近的乡亲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后来父亲告诉他,这位叔叔曾是东江游击队的地下游击队员,因其有文化,上过高中,且父亲在省城是革命干部,所以他从乡长一路晋升至地区武装部部长,再到地区专员,最后进入省城公安厅担任副厅长。父亲感慨自己因文化程度受限,在乡镇拼搏几十年仍难有大的起色。因此,他竭尽全力供七个兄弟姐妹读书,期望他们都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只可惜,除了程宇学业出众外,其他兄姐毕业后都各谋出路,务农、当兵、做工。父亲把家族的希望寄托在程宇身上,然而程宇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迷失,未能达成父亲的期望。如今,面对这些遗物和回忆,程宇越发觉得父亲的一生充满了故事与遗憾,而那些尚未解开的谜团,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他。在这遗物的线索里若隐若现,吸引着程宇不断探寻,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黑暗中牵引着他走向未知的真相深处,只是那真相的尽头,究竟是光明还是更多的迷雾,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