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 第12章 内附之风(完)北境全收

第12章 内附之风(完)北境全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科尔沁及部分蒙古余部,以及生女真诸部,这是大明辽东以外广大东北地区的两派大势力,然而两派的实力又都处于一个说强不强,说弱也好像不算太弱的程度,这就让高务实感到很是棘手。

按照过去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民的羁縻思路,此时正应该将他们分化瓦解,形成多股势力,且最好还在他们之间有意无意地造成一些矛盾,让他们永远无法形成合力,这样才便于中原王朝充当最高仲裁者,实施有效控制。

高务实非常了解这套玩法,比如隋、唐两朝对这一手就玩得炉火纯青(后面玩崩是因为帝国内部先因为其他情况崩掉了)。然而,高务实审慎思考之后却认为,不能继续按照这套羁縻之法来行事,因为……时代变了。

“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又是多么浅显的语言啊!

说这句话的教员难道找不到更加高大上的表述?不,他只是怕有自己人听不懂!

高务实当然听懂了,而且还能稍稍深入一点理解:经过三十年来对蒙古诸部的渗透,经过熟女真的移镇朝鲜和汉族流民充实东北边地,现在无论蒙古还是女真,都是历朝历代最受汉文化影响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如果朝廷自外于这些已经内附的边民,又如何期待对方能够视自己为大明这个大帝国的一员呢?

你都不把对方当自己人,如何期待对方视你为自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如果这个道理都不懂,“将心比心”总该懂吧?

更何况,朝廷也不是一昧愚善。朝廷的策略是,在保持汉族主体足够强大的基础上,将边疆少民纳入帝国一视同仁。

主体不够强大,就有被“夺舍”的风险,如鞑清之入主中原;边疆少民不被视为一体,则边地永远离心离德,一旦有事便寻求自立。此二者,皆非高务实所愿。

唯有保持汉族核心区的稳定与繁荣,以此为基础进行部分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边疆地区不会闹到活不下去只能来抢,这才是长久之道。

等将来热兵器彻底取代冷兵器的时候,差不多也是铁路该出现的时候了,届时再利用铁路连通内陆边疆,彻底搞活经济,形成大帝国内部的经济循环、良性互补,这个帝国的统治就更加牢不可破了。

如果还能依靠此时已经相对经济发达起来的边地,再去影响边地之外的周边国家,那么两相对比之下,因为帝国边疆也远较这些国家发达,于是又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对外影响力,确保帝国在边地之外再形成一片“邻国缓冲带”。

至此,帝国在地缘政治上就完完全全立于不败之地了。

说一千道一万,帝国是一个以汉族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力量的圆环型结构。离“圆心”越近就应该越有向心力,朝廷的一切施政也都应该顺应这个思路来设计与执行。

那么,什么是“汉族核心区”呢?后世有个着名概念叫做“400毫米等降水线”与此有何关系呢?

汉族核心区字面意思是指汉族人口分布最为集中、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以中国历史来看,这个区域大致包括华北平原、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部分西南地区,这些地方历史上长期是农业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降水线是指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分界线,它通常与气候类型、地形等因素有关。在中国,一个最重要的降水线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从中国的东北向西南延伸,将中国分为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区与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这条线也大致对应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历史上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为什么高务实现在觉得面临的情况有些棘手?因为东北地区是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内的地区,但此时东北地区的汉人还不充足,无法立刻变成所谓“汉族核心区”的一部分。

而从长远来看,又必须将这一地区彻底汉化,否则将来核心区不足则无法有力支撑边疆区,会对今后的大局产生不利影响。

假如高务实现在不允许科尔沁及生女真诸部进入后世黑龙江、吉林以及内蒙古东部,非要强行将这边地区划为所谓“汉地”,则毫无疑问是将他们视为外人,这在政治上不可接受。

但假如高务实允许他们留在当地,或者甚至进入汉人还不够多的这些地区,则可能将来的汉化进度又会变慢,或者说难度提高。

因此,高务实现在能做的其实只有主动进行民族融合,将进入这片地区的各族边民从思想上转化为汉民——反正汉人本来就不是以血统论划分出来的民族,而是以“礼仪”来区分“我与非我”的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系族群。

干这件事,其实高务实颇有经验。比如现在南疆最为核心的法律,其实就是高务实当年施行的《归化户籍制》。这套制度行至今日,已经凭空给南疆增加了七百多万“汉人”。

可千万不要说他们是“假汉人”,你要敢当着他们的面这样说,人家可是能当场翻脸跟你拼命的——皈依者狂热,知道吧?

七百多万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高务实辛辛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