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青州事定,北击幽州!
已是隆冬之日,寒风如刀,切割着每一寸裸露在外的肌肤。
并州大地,更是酷寒难耐,大雪纷飞,将整个世界装扮成一片银装素裹,千里雪飘,宛如仙境,却又暗藏杀机。
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并州各郡县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关乎存亡的战役。
并州刺史梁习身着厚重的铠甲,站在孟县城头,凝视着远方白茫茫一片。
他的眼神中既有决绝,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在他的调动之下,各郡县勉强征调了三万人马,前来支援太原。这三万人,虽不多,却是并州目前能拿出的最大力量了。
梁习深知,并非他们不愿意征调更多人马。
并州地广人稀,加之异族众多,治理起来本就困难重重。
在魏国强盛之时,征调异族人马尚不成问题,那些酋帅们慑于魏国的威势,不敢不从。
但如今,魏国国力日衰,那些酋帅们一听闻要去攻打大汉,便一个个推三阻四,不肯出太多兵丁,只愿意奉献些钱粮以表心意。
梁习虽心中有气,却也无可奈何。
强行征调只会激起民变,到时候反而得不偿失。
更让梁习头疼的是,草原之上的秃发部,与大汉勾结,时刻威胁着并州的安全。
他不得不留下些许人手,防备草原上的铁骑南下。
这样一来二去,他所能带领的兵卒,便只有三万了。
虽然人数不多,但梁习依然决心一战。
这场战役关乎并州的存亡,关乎魏国的尊严,更关乎他个人富贵。
好在,幽州方面答应前来支援。
合计之下,两军相加,也有七八万人。
虽然击败汉军或许不够,但自保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梁习心中稍安,但眉宇间的愁云却并未完全散去。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改变战局。
然而,就在他们刚入太原郡,尚未站稳脚跟之时,便接到了幽州方面的急报。
公孙渊叛魏!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梁习脸色大变。
公孙渊竟然在这个时候背叛了魏国!
而且,他还联合了秃发部,此刻姜维率领两万精骑,正朝着太原而来!
梁习心中一沉,这两万精骑绝非等闲之辈。
秃发部在草原上声名显赫,其骑兵战斗力之强,连魏国都颇为忌惮。
如今,他们与公孙渊联手,其势必不可挡。
梁习不敢再野战行军,在这样的天气和地形下,野战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他迅速做出决定,分出一万兵丁,分别驻守广武、原平两地。
这两地都是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可以作为阻击敌军的前沿阵地。
而他所部的两万人,则是驻守在孟县,这里是太原郡的咽喉要地,也是幽州南下的必经之路。
三城相距不远,可以相互支援,形成一个稳固的防线。
梁习站在孟县城头,望着远处白茫茫的雪地,心中暗自祈祷:愿洛阳方面的援军能够尽快到来!
此时,梁习的面容更加坚毅,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疲惫。
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守住这三座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
士兵们在雪地中忙碌着,他们有的在加固城墙,有的在搬运物资,有的在巡逻放哨。
梁习在城头上来回踱步,不时地向下望去。
他看到士兵们冻得发紫的脸庞和颤抖的双手,心中一阵酸楚。
这些士兵都是并州的子弟兵,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冒着严寒和生命危险来到这里。
他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他们。
夜幕降临,雪地上的寒风更加刺骨。
梁习站在城头上,凝视着远方。
他是并州的刺史,是这些士兵的将领,他必须带领他们度过这个难关。
而在更北面,代郡与雁门郡的交界。
秋风萧瑟,黄沙漫天,一支铁骑如龙腾跃,自代郡而出,直指远方。
这便是姜维所率的秃发部两万精骑,他们身着杂甲,背负长弓,马蹄声隆隆,震得大地仿佛都在颤抖。
姜维身着银甲,头戴束发冠,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屈的英气,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时刻洞察着四周的一切。
这两万精骑,皆是秃发部的精锐,他们一人三马,甚至四马,轮换骑乘,以确保速度不减。
马蹄飞扬,尘土飞扬,他们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奔袭千里,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逃。
然而,长途奔袭之下,战马因草料不足,逐渐显露出疲惫之色,原本健壮的身躯开始掉膘,但战士们的意志却如同盘石般坚不可摧。
沿途的城池,虽未被一一攻破,但在姜维大军的威慑之下,城关中的魏军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
他们紧闭城门,只敢从城墙上偷偷窥视这支如狼似虎的军队。
有的城池,为了免受攻城之苦,甚至主动献上粮草,以求一时之安。
姜维对此只是冷笑,这些魏军不过是畏惧他们的兵力,一旦有机会,定会反扑。
当大军踏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