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你说中不中?
作,通过业务能力、设备水平、发展思路兼并和同化对方。
搞报纸也好,搞文宣队也罢,都是要花钱的,还是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投资。
而且这个时候搞宣传是有风险的,对思想和政策的解读,以及对工作的宣传都是要谨慎的。
如果在接触和合作过后,红星厂愿意帮助他们搞宣传,反正报纸也会报道他们的企业,文宣队也会来厂表演,剧院和电影院向他们的职工开放。
在三产福利供应的合作基础上,宣传工作在三年内还打不通这些宣传壁垒?
不用多,只要攥紧拳头,先拿下几家目标工厂,等他们看到效果了,自然会主动提出来的。
李学武就此事跟李怀德做过特别汇报,李怀德听了他的汇报以后,态度是坚定的。
老李说了,宣传工作不要怕花钱,狠狠地砸,三年能拿下来,红星厂砸一百万都不亏。
是特么不亏,谁都知道一百万买几十家工厂的话语权不会亏。
掌握了这些工厂的喉舌,那红星厂在一定程度上就拥有了这些工厂的表决权。
出版社的媒体就会代表这些工厂发声,影响力那就大了去了。
到时候作为红星厂一把手的老李将会有多牛哔,这个真就不好说了。
联合工业内部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自然而然地要跟着李怀德走。
只要他走得稳,只要他做的公平公正,带着大家向前冲,他的根基得多牢靠。
. ǎ n. o
再有人想要算计红星厂,算计李怀德就得寻思寻思了。
特么的,一呼百应,几十家重点企业发声,谁来了都得谨慎认真地思考。
不然你觉得卜清芳会为难发愁,李怀德愿意砸一百万提升红星厂的影响力?
卜清芳听完了李学武的话只觉得他平步青云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这种思路和谋划,要是她在李怀德的位置,也会重用李学武。
——
一下午的时间,李学武带队,红星厂的宣传部门和工程部门重点考察了市里提供的几处剧院。
有的是清朝留下来的京剧戏院,带茶楼的那种,有的是二三十年代建成的戏院、电影院。
还有四五十年代建设的剧院和新式电影院。
各有千秋吧,太老的建筑结构一般,场地一般,但便宜,年头短的地理位置一般,场地倒是可以,但太贵。
除了这些专业的戏剧院,李学武他们还考察了单位所属的剧院和电影院。
因为文艺宣传工作变革,单位都有意出手这些产业,以换取更充足的财政预算。
卜清芳一路上都在聊李学武的意见,后来也在聊这一次的发现和考察情况。
同时也听取了工程处和文宣队代表的意见。
周苗苗是希望舞台要大,座位要多的剧场,王亚娟则表示持续性的演出和宣传,更要注重质量。
也就是说,剧场小一点没关系,可以把节目表演队伍分散开,转着圈的表演,更有新鲜感。
当然了,两个人的态度和意见截然相反,并不代表她们说的有矛盾。
其实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考虑的想法也不同。
李学武和卜清芳都没有就此做出评价。
工程处主要是考察建筑物的质量和维修成本,以及改造成本。
有些建筑空的时间长了,要维修,有的建筑物不符合演出需要,就是要改造。
最后还是李学武敲得板,兼顾大家的意见,从建筑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剧场中,按照东西南北城的方位选了四座中等规模剧院。
又按照东西城的方位选了两处电影院,在城中心位置,也就是靠近红星国际饭店的位置选了一家大剧院。
不得不说,现在的文化固定资产是真特么便宜啊!
回来以后他们也是开了个闭门会议,工程处的人讲了,改造维修的费用并不会太多,在可控范围之内。
主要是现在红星厂搞大工程、大工地,这工人和建筑材料都是现成的。
你要说演出设备和剧场设备,这并不是很困难。
只要有钱,李学武都有办法从国外进口。
上次老李提到的西洋乐团,李学武就从港城托姬卫东给订购了一批。
姬卫东的原话是,李怀德就是癞蛤蟆配青蛙。
没办法,老李这人的爱好其实很庸俗,以前还抽烟,现在连特么烟都戒了。
你说他喜欢姑娘,可周苗苗都处对象了,你说他的生产力还有多少吧。
前些天营城船舶打报告申请与外商合作造游艇搞租赁业务,李怀德乐呵呵地批了。
你问了,老李不敢坐船,为啥还要批这份文件?
世界上哪个富豪买了飞机和游艇是天天住在上面的?
重点是飞机和游艇吗?
重点不是他有飞机和游艇吗?
老李喜欢西洋乐团,他是懂啊还是喜欢这个调调啊,都不是。
红星厂有西洋乐团就证明在外贸工作上是有哔格的,我们都开始玩洋活儿了!
以后了有了重大活动,把合作外商和内地合作伙伴请来,西洋乐团一上场,专门演奏《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