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几千亿的布局
严辉这一通发言,其实把大家想说的基本都说了。
而且如果单论问题本质,不考虑可行性的情况下,确实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康驰见大家都没说话,便点头道:“其实我的想法和严博士差不多,只不过我觉得倒也没必要特意去压续航。”
“就像汽车的油箱大小一样,虽然到了一定的程度,用户基本就不怎么关心了,但如果真搞个三百公里的续航,隔三差五要去加油,还是有点麻烦的。”
“嗯,其实我就是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严辉忍不住辩解了一句,委屈的表情不禁引发了一阵笑声。
“我知道,这不是怕你把方向带偏嘛。”康驰也笑着解释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
“总而言之,虽然同等技术层面,锂离子电池肯定要比钠离子电池性能更强,但钠离子的原料比锂电池丰富便宜太多了。”
“加上他俩的技术共同性很强,我相信如果锂电池的技术突破到了一定程度,性能都过剩了,大家也绝对会回过头来,用同样的技术去搞钠电池,以此追求更高的性价比。”
“所以我们干脆,就直接搞钠电池了。”
说着,康驰便走到白板面前,用白板笔写上几個大字:
400Wh/kg。
看到康驰写下的数字,所有人的眉毛都忍不住跳动了一下。
400Wh/kg能量密度的钠离子电池?
可能吗?
虽然锂离子电池的最高能量密度,在国外的实验已经被推到了700Wh/kg,宁德时代正在研发的凝聚态电池,也号称500Wh/kg。
但实际上能真正量产的,全都是液态锂电池。
而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理论极限,是350Wh/kg,
但受限于量产技术和安全考虑,目前新能源汽车上用的,基本上都是150Wh/kg左右的,
比如续航表现比较好的特斯拉,用的是168Wh/kg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BYD的汉EV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则刚好是150Wh/kg。
因此哪怕钠离子电池能做到150Wh/kg,其实就已经有和锂电池一较高下的实力了。
更别说400Wh/kg这么夸张的数值了。
“嗯,这是我们的目标。”康驰写完后转过身,对大家提问道,“接下来我想让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成功研发出了400Wh/kg的钠离子电池,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刚刚严辉提出的那两个问题。”
于是众人又开始陷入了深思。
其实如果钠离子电池能做到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价格问题基本就解决了,更别说还是400Wh/kg。
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换电。
蔚来的换电站模式,听起来似乎很理想,但之所以一直没有普及,也是有原因的。
它的缺点几乎跟优点一样突出。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
如果要像严辉说的,在每个加油站附近都建个换电站,那按照国内目前差不多十万个加油站来算,就得建设十万座。
哪怕考虑到很多加油站过于密集,直接打个7折,以7万家来算。
蔚来建设一座第二代换电站的平均成本是150万元,大规模铺设换电站,光是这个成本就要1050亿。
后续还要有工作人员,以及场地租金等等维护费。
而且更关键的是,蔚来的电站,只是为了服务蔚来车主的,所以规模比较小,存储的电池也不多。
如果换电的模式真的普及开了,肯定不能以蔚来的换电站建设成本作为参考,因此这个成本只会更高。
不过但凡涉及到钱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主要问题。
最关键的,还是新能源汽车,没有一个统一的电池行业标准,大家都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
除了蔚来,其它车企的电池都是没办法换的。
想到这里,张晴便忍不住举手发言道:
“如果我们真有这么先进的钠电池技术,不用国家出手,光凭我们的技术成本优势,就足以去重新制定一个行业标准了。”
“一旦我们能统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尺寸标准和换电方式,那换电模式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另外,其实我刚刚还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换电站其实完全可以充当国家电网调峰填谷的作用。”
“据我所知,现在每个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站,国家都要求他们配套建设一个不低于10%发电量的储能站,但因为现在的储能电池太贵,建设储能站的成本比浪费电费还贵,所以他们基本都还在使用拖字决,很少真正建储能站的。”
“假设我们建设了这么多的换电站,然后增加每个换电站的电池储备,只在谷时对电池充电,就可以承当储能的重任,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峰谷差价来赚取利润,这也符合国家电网对调峰填谷的需求,所以应该能争取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配合。”
康驰点了点头,这和他的大概思路也是一样的。
“那具体的商业模式,就麻烦你按照这个技术标准去制定,并且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