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 第 66 章 万邦来朝

第 66 章 万邦来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br> 不多时,为首之人勒马扬鞭,回转身来。</br></br>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br></br> 刚刚点完赞的汉唐宋三朝天子:“???”</br></br> 逃过一劫的秦始皇嬴政:吃瓜看乐子。</br></br> 但转眼看到旁边的扶苏,他开心不起来了——那些朝代虽然被开了地图炮,可至少都有几百年国祚。秦朝倒是没有和亲结盟纳岁币,毕竟二世就亡了,满门都没了,他就算想有这个机会,也做不到啊!</br></br> 一时间,无论是被地图炮的汉唐宋,还是没有被波及的短命王朝,都郁闷起来。</br></br> 【当上皇帝后,这位永乐大帝却“不忘初心”,他一生五征漠北,驱逐胡尘——尽管并未在狼居胥山祭天,其功绩却被后人视为封狼居胥;又平定了唐朝之后就独立在外的安南,将之纳入大明版图;并数次派遣宦官郑和下西洋,扬大明国威于域外!】</br></br> 哗啦啦的水浪声中,一艘艘高大的宝船扬帆远去,它们巍峨壮丽,凝聚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携带着当前最强王朝的友谊,缓缓入海,驶向远方数不清的小国。</br></br> 【——以大明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从此建立起来,万邦来朝的辉煌再现于诸夏!】</br></br> 水镜中白雾涌动,再次出现的画面,是数百年之后的后世,一座又一座庙宇出现在众人眼中,其上赫然写着“三宝宫”。</br></br> 【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航海远行。这支船队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远超同时代的宝船,将大明的丝绸布匹带往域外,又带回来自域外的香料珍禽以及千里迢迢前来朝见的番邦使臣。“三宝太监”郑和的名字,从此在这片海域上代代相传,直到如今的东南亚,依旧存在大量的三宝宫,三宝寺,三宝庙……帝王将相都化作尘土,这位华夏历史上最传奇的航海家,却在后世的香火中神化。】</br></br> 郑和本人此时已经惊呆了。</br></br> ——他一介阉人,残缺之身,只是兢兢业业奉命行事,竟然也能有机会名垂青史!</br></br> 除非历代帝王,能得后人为其建庙,古今又有几人?诸葛武侯之流屈指可数矣!</br></br> 郑和忍不住遥望远方。</br></br> 一股说不清的情绪在他心中激荡,他仿佛直到今日才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br></br> 朱棣惊讶过后,开怀大笑起来。</br></br> ——臣下的功绩就是他的功绩。郑和下西洋既然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身为皇帝的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br></br> 不过,从前他只当这是扬威域外,控制诸多小国臣服大明的手段而已,但仙人如此刻意提及,可见还有他未料到的好处……</br></br> 果然,下一刻镜中人徐徐开口。</br></br>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大明已经领先西方一大步跨出了走向海洋的步伐。遗憾的是,受到华夏数千年的思想局限,永乐大地派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出

于政治上的考量,并未将广袤的海洋视为可征服的领土,也不曾想过以此获利。】</br></br> 【来自番邦的香料在大明国土上卖出天价,大明天子对于来进贡的小国更是毫不吝惜赏赐,永乐年间郑和六下西洋,番邦大赚特赚,大明国库却消耗不少,大明百姓更是不曾获得丝毫好处……】</br></br> 【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朱高炽上位,下西洋之事宣布作罢。直到其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才有了最后一次郑和下西洋。】</br></br> 【在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途中,郑和去世。两年后,明宣宗去世。从此有明一朝实行禁海,虽民间私自出海屡禁不绝,但官方出海再无可能。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了大明朝航海史上最辉煌的巅峰,也是最后的绝唱!】</br></br> 水镜之中,传出一声长长的叹息。</br></br> 【与此同时,西方却开启辉煌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一个又一个岛国在远洋航海中吃到红利。落后于诸夏的西方之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大起来,思想觉醒,工业革命……】</br></br> 【数百年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