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五台山
乔峰下了少室山,不见了养父母,虽然不知对方的身份,料想带走养父母的人应该会以此来要挟自己,与其自己大海捞针式地慢慢找,还不如等对头上门通知自己赴会。
于是乔峰找了两天之后不再漫无目的地乱窜,而是直接朝着五台山赶去,去找智光和尚确认带头大哥的真实身份。
一路上,乔峰也不刻意隐藏自己的行踪,一改以往当丐帮帮主时小心低调的作风,一路鲜衣怒马,招摇过市。
三日工夫,乔峰便从少室山下,一路赶到了代州雁门县。乔峰进了城,向人打听智光和尚所在,有人告诉他此间三十里外,有座文殊院,智光大师便在那里挂单。
乔峰谢了那人,一路纵马疾驰,不多时,便来到了五台山下。
乔峰将马匹栓在一棵大松树下,自己顺着石阶一路上山。
这五台山相传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后世之人称其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实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一系列山峰群组成的山脉。
几百年来,五台山上香火鼎盛,诵经不绝,山上大大小小的寺庙少说也有上百间,其中不乏多座敕造寺院,多有历朝帝王前来参拜。由此向北三十余里,就是着名的雁门关。
昔年唐人李贺有古风《雁门太守行一篇传诵后世。唐时,雁门关在北方的地位并不像此时这般重要,自唐太宗李世民时击败突厥之后,雁门,更多地是作为一个边军的后勤补给关隘。
不过由于五代之时,燕云十六州的失陷,使得整个北方除了雁门关之外近乎无险可守。雁门若破,几十万辽军即可顺势南下,一马平川,兵锋直抵太原,饮马黄河,将战火烧便整个中原大地。
因此,自太宗朝以来,历代大宋官家都十分重视雁门关的防御问题。整个雁门一带号称陈兵十万,真乃山河形盛,北国锁钥。
乔峰拾阶而上,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轻松,似乎内心里有一种感觉:来到这里,最终一切都会有答桉。
乔峰走了几百步,半山腰的亭子内有知客僧上前来行了一礼:“请问这位施主,上山来所为何事?”
乔峰想了想,觉得如果自己说自己是乔峰的话,难免会有麻烦,为了免去枝结便说道:“在下萧峰,此次前来是为了求见智光大师的,请小师父代为通传一声。”
萧这个姓氏虽说是大辽后族之姓氏,但是自宋辽澶渊之盟以后,百年下来边关汉人与契丹人逐渐交流融合,如今北地汉人姓萧者也不乏人在。
那小沙弥听了,倒也不觉奇怪,又见眼前的大汉身材高大,相貌不凡,一行一举透着一股康慨豪迈的豪杰气度,便知来者定非普通人。当下不敢怠慢,又向乔峰行了一礼道:“原来是萧施主。有失远迎,且请在此稍坐片刻,待小僧去知会智光师父。”
于是那小沙弥将乔峰留在亭子里等候,自己进了寺门去找智光和尚。
乔峰一个人坐在亭子里,张目四顾。寺院内的钟声不时传来,于这深山古刹之中反而更添了几分静谧、肃穆。寺门口,两尊金刚力士挥舞着拳头,张开大口望向山门之外。空气中,有信香的香气不时传来,令人精神一震。
大约过了半炷香的工夫,那小沙弥又回来了。他来到乔峰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道:“萧施主,智光大师已经在等你了,请您随小僧过来。”
乔峰站起来一抱拳道:“有劳小师父了。”
于是乔峰随着小沙弥一路穿廊过巷,走了大约一盏茶的工夫来到一座偏院前。
那小沙弥在一间房间前站定,躬身道:“智光师父,萧施主已经请来了。”
房间内,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请萧施主进来。”
小沙弥回身向乔峰又行了一礼,示意乔峰自行进去。乔峰也不啰嗦,微微一欠身还礼,便推门而入。
门嘎吱一声推开了。
乔峰一进门便见一个苍髯老僧穿着一身灰色僧衣跪坐在一个蒲团上。那老僧闭目不言,似乎是在冥想,他的脸上沟壑纵横,就像被暴雨冲刷后的黄土地,整个人看上去老得不能再老了。
乔峰见了那人,一时间有些呆住了:这人明显是上次在杏子林见到的智光和尚,不过这才过去多久,如何他就老成了这副样子?
听到推门声,智光和尚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似乎睡了一场,终于从梦中醒来了。见来人是乔峰,智光也不意外,也不慌乱,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般的表情。
“乔施主远道而来,老衲未克远迎,万望恕罪。”
智光一欠身,想起来,但不知为何,终究是没能成功,微微一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表情。
乔峰见了智光这副衰老颓败的样子,不知为何,心中莫名地有些同情对方。他原本以为自己见了当年参与杀害自己亲生父母的仇家会无比愤怒,可是如今他却有些怜悯眼前的老人。
乔峰行了一礼:“前任丐帮帮主乔峰,拜见大师。”
智光轻轻一叹:“你既已知自己身世,又何必自称乔峰?乔者,假也。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世间之事,真真假假,到头来,无非一场大梦。”
乔峰一欠身道:“晚辈此次前来,是请大师为晚辈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