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战落幕
..
...
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一项项被列出来的时候。
德国柏林等城市发生了大规模骚动,他们反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并声称如果谁敢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那么谁的手就会烂掉,这属于议会上比较文明的说法。
实际情况则是,谁敢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请等着极右翼的刺杀吧。
这也让社党从接管政权之初就背负了罪孽。
社党无论如何都不敢签字。
他们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必须由军队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出来分担责任,必须要由兴登堡元帅同意割让阿尔萨斯-洛林。
....
不过。
哪怕军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在共和国成立后。
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辞职。
德意志帝国陆军军需部长威廉·格罗纳将军辞职。
各个集团军群最高指挥官,第一集团军到第十九集团军最高指挥官全部辞职。
他们隐居幕后。
有人愿意接受战败的事实面对过去。
也有人不愿接受的。
1919年6月签署的凡尔赛条约。
是没有人满意的条约。
也代表着新的混乱时代的到来。
不过。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迈向未来。
比如。
柏林周边军队总司令吕特维兹将军。
作为军队的温和派,也许是吕特维兹将军自认的温和派。
他可以接受战败,接受和平,但不能接受凡尔赛条约,不能接受他的帝国彻底覆灭。
吕特维兹将军要求德国政府拒绝割让阿尔萨斯-洛林,拒绝军队重组,启用军事独裁。
柏林社党政府拒绝。
吕特维兹将军命令埃尔哈特海军陆战队发起政变。
德国总统艾伯特和总理鲍尔立刻召见了,德意志共和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莱因哈特将军,以及陆军办公室主任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带兵镇压吕特维兹将军的政变。
莱因哈特将军同意了。
塞克特将军则表示了反对,他只说了一句。
国防军不打国防军。
显然,莱因哈特将军的同意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没有任何可以调动的士兵,他是被政府所任命的,以及他不姓冯。
而塞克特将军则是陆军派出来的代表。
可以说吕特维兹将军的政变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就成功占领了柏林政府。
唯一的流血事件是柏林的工人对埃尔哈特海军陆战队进行嘲讽,显然,嘲讽一群带着重火力的疯子是个错误之举。
在政变发生后,柏林正规军,警察部队,海军,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陆军司令部正式接受了吕特维兹作为新的总统。海军司令阿道夫·冯·特罗塔海军上将在得知政变后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政变。
而帝国其他地区的军队,则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既不支持。
也不反对。
其实这可以说明其他地区军队是反对的,只不过正如塞克特将军所说,帝国陆军绝不会自相残杀。
在吕特维兹将军占领柏林政府后。
艾伯特政府转移到了德累斯顿,但梅尔克将军拒绝接收艾伯特政府,艾伯特政府只能转移到斯图加特。
为了反制吕特维兹将军的政变行为。
军队不愿意听从命令。
艾伯特政府只能决定发动总罢工来反制吕特维兹将军。
不过发动总罢工,需要得到德国总工会会长卡尔·列金的支持,但卡尔·列金不愿意提供任何支持,也不参与任何政治,他甚至退出了社党。
在一战快要结束的时候。
卡尔·列金就拒绝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他只是为工人争取权力,比如确定了德国的八小时工作制等等。
如果卡尔·列金想成为德国总统,那么这个位置也轮不到艾伯特来。
不过卡尔·列金却是一位帝国民族主义者。
他不愿意支持艾伯特。
可以看出社党内部的分裂,也可以看出这场战争对整个德意志撕裂。
总统艾伯特只能组织局部罢工。
不过局部罢工也无法真正有效威胁到吕特维兹将军。
情况陷入僵局。
按着这么僵着也不行,塞克特将军也有点发愁,虽然塞克特将军拒绝与吕特维兹将军为敌,但塞克特将军还是支持社党政府的,或者说现在的社党政府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为此塞克特将军不得不联系麦肯森元帅,希望麦肯森元帅出面制止吕特维兹将军,之所以联系麦肯森元帅,是因为世界大战时期,他是麦肯森元帅的参谋长。
麦肯森元帅还是拒绝出面。
那么塞克特将军只剩下最后一个选项,去找阿尔萨斯-洛林公主。
这让塞克特将军只能选择给阿尔萨斯的希尔德加德公主写一封信,希望希尔德加德公主能够劝一下这位将军。
所幸。
希尔德给予答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