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440章 沐晴端上铁饭碗
这事儿吧,两人就此议定。
彼此根本就不用去怀疑,对方究竟能不能做得到...?
叶小川这人身上,不管有多少缺点。
但‘言而有信’这点,还是一直保持的很好。
那是有口皆碑的。
对于叶小川“守信”这毛病,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谁不知道?
而县供销社主任老辛。
那也是久经风浪洗刷之辈。
而且由于他的工作性质,所以他不仅熟知一些官场上的东西,而且还了解商场里的险恶。
就好比上次。
叶小川从沿海组织回来的海带,绝大部分都进了县供销社的库房。
涉及到这么大批的海带。
县供销社,不可能不多个心眼。
供销社不可能不组织人手,去仔细调查这批海带,到底自个儿买的有没有亏?
结果。
通过和其他县里的供销社,甚至是其他市供销社的采购人员打听。
再调调其它供销社的采购价格表。
就通过这么反复横向、竖向的对比、调查。
结果...县供销社的领导们赫然发现:本单位从叶小川手上弄过来的这批海带,实在是...太值了!
不仅含水率低,没掺沙子。
而且这批海带的质量,也非常的好,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等到这批海带一经上市,那是立马就卖得个干干净净,想买海带的顾客,人家从凌晨4:00就已经开始排队了...
就这...托人情、走后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简直就是起堆堆!
本来。
叶小川买回来的这批海带,其实并不是顶级的。
叶面很薄,海带肉不是那么厚。
但它恰恰符合陕北人的消费习惯...这边的人吃海带,人家多半是掺杂着饸烙面、或者是用来凉拌。
它跟沿海的人吃海带,喜欢用来炖汤,所以需要选用肉厚的那种...
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叶小川当初在海咛、在潮汕收购海带的时候。
原本别人并不是太看好的海带,但在叶小川眼中,那却是再适合不过了!
所以说。
有很多东西,不能完全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妄自评判好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只有那种最适合当地人的消费习惯的,那就是最好的!
好比南方卖护肤霜,它需要清爽一点,涂抹在身上,得清清淡淡的。
而在干燥寒冷的陕北,却需要油性很大的才行...涂抹在手上油光水滑、还带反光那种!
只有这种护肤霜,陕北的群众才会觉得好...
自打那次打过一次交道之后。
后来叶小川因为申请开办一家代销店,又专程去了一趟县供销社,找了一次老辛。
二人商量完事。
顺便就在县城的饭馆里吃了点饭,喝了点小酒,又深入的聊了聊。
通过这几次接触。
经验老道、善于观人的老辛心里,已经认定了眼前这后生...绝对是个人物!
重义轻财,心胸广阔。
看问题不仅看得长远,而且还看得非常的准!
不仅如此。
叶小川这后生,别看他说话感觉有点三五不着调,爱开玩笑。
但人家的原则立场,确实是非常的坚定的!
试问:一个给公家采购大宗货物,手摸着那么大一块肥肉,居然一点都不油手的...
像这样的人。
无非就是两种:第一种,是那种老古板、老革m,这样纯粹的人。
人家是真坚持原则,是真不会占公家哪怕一丝丝便宜的。
第二种。
就是眼光放得很长远、目标定得非常远大的...大能人!
只有这种人。
他才不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自毁形象、自砸口碑。
而后一种人,往往前程远大...人家立意高远,根本就不看不上去搞那些蝇营狗苟的下作勾当嘛!
自古财帛乱人心。
叶小川出去采购海带,哪怕一斤只加价3分钱,其实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
这个时期要想出一趟远门,那是得担着相当大的人身安全风险、和财务物风险的!
说句实话。
哪个单位“跑采购”的人,身上没沾点油腥啊?
叶小川千里迢迢、来回往返近万里。
只需学着像别人那样:一斤海带加它个3分的溢价。
4万斤海带,就是1200块钱。
而叶小川面对这么大一笔回扣,这么大一笔油水,还能做到毫不动心。
那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叶小川要么家底厚,实在是看不上这三瓜两枣。
要么,就是这后生的着眼点...很高很高!
平常喝喝酒、称兄道弟吹吹牛,抢着结结账装装仗义啥的。
很多人都能做得到。
但要面对如此大一笔巨款的诱惑?而不动心...那就真是一块试金石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