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立誓,会在死后归还陶家庄。
之后,那位原本身体康健的族叔,不到三年就因病逝世,而族叔二子,也死在了贩茶途中,船只倾覆,葬身河道。
据陶家的老仆们回忆,族叔的两位儿子似乎都对那位族妹“陶娘子”有意,想过要娶其为妻,而“陶娘子”却百般回避,最终致使兄弟阋墙,生前便时有针对,不时给对方的马匹、船只使绊子,也不知河道一事,是不是最终折腾过火所致。
总之,陶家兄妹如愿在两年前接管了陶家庄。
当年,陶家庄更名浮云茶庄。
老仆的讲述听出了雷允明一身的冷汗。
陶谦在京城时,曾于沈家少夫人的铺内做过半年的掌柜。
陶谦离京时,沈家放出消息说少夫人病重离府,此后京中再没人见过沈少夫人。
雷珍告诉他,沈大人一见那碟中的烤梨子就如同失了魂一般,烤梨是那位来历不明的“陶娘子”让她替换的。
京城内的原先在兴隆布庄做过活的绣娘们说,沈少夫人最爱吃的,便是烤梨子。
所有的疑点在此刻串联成线,雷允明霍然起身。
他多少知道点浮云茶庄这几年与某位殿下背后勾结的勾当,可每年的进项令他心动,这名动全国的小叶茶,也为他的外放政绩添下了重大的一笔,故而两相权衡之下,他选择了装聋作哑。
此次沈明昭来前,他刻意在请示驿站时,将州府与茶庄都作为备选项供其选择。明面上是沈大人自己选的茶庄作为驿馆,可实际有几分是出自雷允明的引导,他自己心中是有数的。
他知道沈明昭是来做什么的。
京中清流一党与敬王争端他不想掺和其中,不如装憨做哑,佯作一门心思都用在拿女儿攀附权贵的糊涂官。
可雷珍堪破了“陶娘子”的秘密,而浮云茶庄的两兄妹也在即刻就察觉了这一点,向他递来了敬王的橄榄枝。
夜间,府内,一室流动的灯火。
而那兜袍下女子的眼眸,远比满室灯火更加璀璨逼人:“本无意将大人卷入其中,殿下深觉抱歉。小女不才,愿献良策,帮助大人排忧解难,只需大人将计就计,继续中立。他日问起,大人对此事毫不知情,所谓弹劾诘难,充其量也只是不忿自家小女被一介商贾女子所羞辱。人之常情,哪怕放在金銮殿上,也只是为人父者的拳拳爱女之心,何罪之有呢?”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弹劾折子
就在沈明昭到达洪州的第五天,一封弹劾折子自御史台上递,所参者,乃是谪巡江南的户部尚书沈明昭。
那位按年例巡江南西道的巡查御史称,沈尚书自至洪州,便宿于当地豪商茶庄内,所行所为,骄奢淫逸之至,背离初衷,有愧天恩,令人痛心疾首。
然而那封弹劾的折子在朝内并未引起多大的震动,圣上对此一笑置之,反而下书那位巡察御史,令其不要胡言乱语。
沈尚书这些年在朝中树敌不少,因为他再三收并州县以及封邑内的私田,每年清检,所以清流一派喜欢他,而各皇子的党羽憎恶他,类似的弹劾折子,几乎每年有见。
然而沈尚书本人生活作风就和奢靡二字毫不相干,故而没人在意。
可惜,那封来自江南西道的弹劾折子,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圣上斥退它的第三天,御史台又有两名监察御史当朝弹劾,说经查证,沈尚书客居洪州茶商茶园一事为真。另外,洪州刺史雷允明上报,沈尚书到达洪州后未去官衙,反而似与茶商女眷有染。御史台接洪州刺史回报后,于小朝会上当众又连上了数封弹劾折子。
清流一派讥讽御史台的巡查官们每年巡例时惯爱收取各州县所上的供奉,不给的就要被当众捏造讨伐,所捏最多无外乎床笫之事,往好听了说是市井泼妇,往不好听了说,与占山为匪的地痞流氓并无区别。
其实朝堂上这些文官大臣们大抵如此。
小朝会上要么无事发生,要么互相揭短。同僚之间彼此攻讦的大多并非政绩得失,而是这些生活琐事,小到当街吃东西,大到私逛平康坊,以此指责对方生活作风糜烂,败坏朝纲,德不配位,需要革职查办。
若是市井平民们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都是这副德行,估计会咋舌。
围绕户部尚书的生活作风话题只拉锯了半个小朝会,便在陛下的不堪其扰中不了了之。但此事并未被放下,而是在约莫一日后到达京城的洪州刺史上书中达到鼎沸之势。
洪州刺史雷允明上书告,沈尚书以茶税收公要挟洪州茶商白银八千两整,且强占民妇,致使洪州茶商不堪其扰,联合上书州刺史,以求庇佑。雷允明说他作为一州父母官,不忍州内百姓遭此劫难,只好上书京城,并附上所联名茶商印信。
这下,京城是真的炸锅了。
御史台收信后,连夜向紫宸殿内上书了数十封署名弹劾折,要求陛下查明真相,将其革职查办。
清流一党决计不信此事,说沈大人为官清廉有目共睹,此事光禄大夫沈重大人亦可出面为其佐证。
可惜的是,这对叔侄关系,似乎比众人想象中的要更差一些。
面对如此铺天盖地,